三叉神经痛,被戏称为“天下第一痛”,一发作时无论是说话、打哈欠、张口咀嚼,或是稍稍触碰口腔内、面颊部,都可能引来面部一阵钻心刺骨的剧痛。经常有病人被误诊为牙病,甚至因此拔掉了整口牙齿,下面我们听听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主任张湘民教授是怎么分析的。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主任 张湘民
专家简介:
科室: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职称:主任医师教授
导师资格:硕士导师
最高学历:医学硕士
主持人:三叉神经痛“一触即发”,发病原因较多,具体有哪些因素呢?
张湘民:对此至今仍无确切病因。多数研究者将其主要概括为:中枢性病因和周围性病因。三叉神经是第五对脑神经,是脑神经中较粗大的混合性神经,其中以感觉神经为主,主管着头面部敏感区域的痛觉、温度觉和触觉等感受;另有运动神经主要支配咀嚼肌运动。
可以这样说,在三叉神经这束“电缆”中,有的导线是传导痛觉的,有的是传导温度觉的,有的是传导触觉的,有的则传导运动冲动。在正常情况下,它们彼此绝缘、互不干扰。然而,在特殊情况下,就不是这样了。比如三叉神经根部常受到紧贴它的血管的弹拨挤压,在促发其脱髓鞘变的同时,血管的搏动还会起到激发“漏电”、“短路”的作用,致使触觉纤维和运动纤维内的冲动,可能由于“短路”而先传入痛觉纤维,继而传入痛觉中枢。这样,原本是运动冲动或触觉刺激的便转化成疼痛的感受。这就是三叉神经痛发生的基本原理。
主持人:三叉神经痛常被误为牙痛,这两种病有什么区别吗?
张湘民:我曾接诊过一些患者,误把三叉神经痛当牙痛,甚至拔掉了整口牙齿,但疼痛没有丝毫的缓解。原因就是支配牙齿感觉的神经是三叉神经的分支,三叉神经痛可以放射至牙齿,使人觉得是牙齿痛,于是牙齿就成了“替死鬼”。
其实两者还是有区别的:牙痛是牙病引起的,一般同时有牙病的其他表现,而且牙病不除,牙痛不止,持续时间较长;而三叉神经痛的特征,是一种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疼痛,如闪电,似刀割,使人难以忍受,但每次痛的时间短,反复发作。痛的范围常为三叉神经三支的其中一支或两支,多为上颌支或下颌支,比一般牙痛的范围宽。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