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神经损伤是临床上常见多发疾病,可由外伤、感染、压 迫、缺血、肿瘤和营养代谢障碍等多种原因引起。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为损伤神经修复再生及功能恢复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由于周围神经损伤后,病理过程复 杂、神经再生速度缓慢、再生神经及周围组织粘连、失神经肌肉萎缩,以及运动终板退化变性等,均制约着损伤神经的功能恢复。因此,周围神经损伤后,如何保护 靶器官、延缓肌萎缩和终板变性、促进神经再生、改善再生神经功能,降低肢体功能障碍程度,成为临床医师面临的一大难题。下面,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神经科专家张天丰谈周围神经损伤康复问题
主持人:周围神经损伤后肌肉会萎缩吗?
专家:骨 骼肌是受周围神经支配的随意肌,当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轴突受损,使靶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不能进行逆行输送,导致神经元缺乏营养而死亡。由于神经再生速度缓 慢。再生轴突常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到达周围靶器官。在靶器官重新获得神经再支配前。失神经支配肌肉将发生营养性及失用性萎缩,并随着结缔组织的增生、失 神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加重,最终导致不可逆的肌肉萎缩.
运动终板是运动神经末端与肌肉之间的一种特殊结构。其正常结构与功能的维持有赖 于与中枢神经元的完整联系。周围神经损伤后。运动终板与中枢神经元的联系中断,必将发生退变直至消失。而失神经支配一段时期内神经膜细胞大量增殖,可使终 板内乙酰胆碱含量得以补充t21。早期的瓦勒变性和神经膜细胞增殖所释放的某些活性物质对运动终板退变也有延缓作用。肌肉失神经支配4周内,运动终板的形 态结构无明显改变,6周后运动终板退变加速,16周后运动终板消失。
主持人:周围神经损伤后,能否成功地再生?
专家:周 围神经损伤后,能否成功地再生,主要取决于是否具有适合神经生长的微环境。良好而丰富的局部血循环。不仅有利于变性坏死物质的清除,也因及时的血液供应而 有利于神经的再生和恢复Pl。在局部细胞成分中,增生的神经膜细胞可诱导神经再生并为再生神经提供桥梁。内皮细胞的增生有利于局部微血管的重建,从而及早 恢复神经再生和修复所依赖的血循环。合适的巨噬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促进局部刨伤的修复和愈合,同时,它们可以分泌能够促进或参与神经再生的因子,包括神经营 养因子、促神经轴索生长因子等。物理治疗通过其热效应和非热效应可改善再生神经微环境:神经营养因子和促神经再生药物的局部应用或通过载体基因导入等方法 可提高神经再生所需营养因子的浓度或其表达水平。有利于神经再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