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 > 肿瘤 > 胃癌另有“真凶”

胃癌另有“真凶”

时间: 2013-11-02 17:14  来源: 求医网   编辑:

  主持人:胃癌是如何引起的?

  罗荣城:未有确切依据证明隔夜菜会导致胃癌,目前知道的是肉类腌制品及黄曲霉素(存在于发霉食物中)有一定致癌作用。目前的临床观察表明,胃癌的发病原因是多种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与慢性感染、生活习惯、饮食种类、营养因素、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精神因素有关,也与慢性胃炎、胃息肉、胃黏膜异形增生以及手术后残胃等有关,单个危险因素不足以诱发癌变。

  长期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发生有密切关系。自从澳大利亚科学家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Hp)为胃溃疡的直接致病菌后,人们开始关注幽门螺杆菌与胃癌发生的相关性(由此二人获得200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属下的国际癌肿研究机构(IARC)宣布Hp是人类胃癌的I类(即肯定的)致癌原,因此,目前一般认为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Hp诱致胃癌的可能机制:(1)细菌的代谢产物直接转化粘膜,Hp具有粘附性,其分泌的毒素有致病性,导致胃粘膜病变,自活动性浅表性炎症发展为萎缩、肠化与不典型增生,在这基础上易发生癌变。(2)类同于病毒的致病机制,Hp-DNA的某些片段插入宿主细胞,引起细胞转化;(3)HP引起炎症反应,其本身具有基因毒性作用。(4)Hp还是一种硝酸盐还原剂,可催化亚硝类化合物而起致癌作用。

  主持人:胃癌的引发因素有哪些?

  罗荣城:长期进食高盐、熏制品、盐腌食品和暴饮暴食、爱吃热烫食物以及一日三餐不按时进食等饮食因素。

  酗酒和吸烟史。吸烟人群胃癌发生风险增加50%~60%。

  长期幽门螺杆菌感染。

  患有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肠化生、恶性贫血及做过胃大部分切除术后的残胃等,都有癌变的危险。

  有家族史。胃癌患者亲属的发病率高出正常人4倍,胃癌危险因素中最主要的是遗传因素。

  年龄在40岁以上,胃病久治不愈者。

  

相关标签
胃癌
胃癌病因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值班医生 MORE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