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阴影让孩子尿床
孩子的症状:常睡眠状态把尿液排泄在床上,当事人不得而知或在梦中发生,醒后才知道。除尿床外无其它伴随症状,检查不出毛病。
这属于原发性遗尿症,也叫生理性遗尿,尿床者的绝大多数都是这种情况,甚至有2~4%的患儿一直持续尿床到成年期。这让家长困扰,更让孩子自尊受损,导致心理障碍。崔其亮说,这种遗尿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医学界对遗尿症者进行过研究,发现患者有一些共同规律:比如,若父母都曾为遗尿症患者,他们的孩子便有 3/4几率尿床。若父母一方有曾为尿床患者,他们的孩子有1/2的几率患病;遗尿儿童的膀胱容量平均小于正常的50%……但是,研究还发现,绝大多数孩子的尿床与精神因素、卫生习惯、环境因素等有关。解决的方法只能靠家长耐心地去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鼓励培养孩子的好的卫生习惯。记住,这种尿床无需吃药,也根本没有**药。
专家提醒,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获得线索,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这些也是爸爸妈妈们在抚养小孩时应该避免的。
心理因素
亲人突然死伤,父母吵闹离异。母子长期隔离或恐惧受惊,均可导致宝宝遗尿。对这类宝宝,家长也要给予特殊关爱。另外,有些宝宝在幼年时没有养成控制排尿的习惯,一旦尿床便遭责骂,精神总处于紧张状态中,使遗尿症经久不愈。提醒一点,这类心理因素不但可使已有控制能力的儿童重新出现遗尿,还可使少数患儿逐渐形成习惯,甚至持续至成年。
排尿训练不当
家长没给孩子正确的排尿指导也会造成孩子尿床。有些家长对孩子不闻不问,从不做夜间排尿方面的指导,在孩子夜间有便意时没有及时把尿,会造成孩子尿床;有些家长正好相反,夜里训练过多,如夜里要叫醒宝宝3~4次,甚至4~5次,结果使膀胱未得到扩张,不能产生明显的尿意,反而尿在床上;有些家长训练过早,如在宝宝几个月时就开始进行训练,那时宝宝的认知和语言理解能力尚不成熟,不能承受复杂的排尿训练,反因排尿紊乱而尿床;还有的家长采取强迫训练的方式,如夜里把宝宝叫醒排尿,不管宝宝如何挣扎、哭闹,只要不排尿就不允许离开便盆。这样,使宝宝对起床排尿产生恐惧、紧张心理。
其实,宝宝1岁以前由于大脑、神经、肌肉尚未发育成熟,不宜过早对孩子进行排尿训练,以使用尿布或尿不湿为宜。1~2岁的宝宝已经会有尿意而要排尿了。此时小儿由于膀胱容量小,排尿次数较多,应每2小时左右给孩子一次排尿机会。对2~5岁宝宝:白天要教会孩子一有尿意,就要主动告诉父母,父母再带孩子去厕所排尿,晚上,仍需要父母叫醒孩子排尿。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