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 > 消化科 > 胃炎 > 肠外营养产品如何正确使用

肠外营养产品如何正确使用

时间: 2013-12-03 14:00  来源: 求医网   编辑:

  主持人:目前临床营养产品都是严格的处方药,尤其是肠外营养产品。那么临床应如何正确实施肠外营养呢?

  詹文华:首先是周围静脉和中心静脉输注的选择。如果患者需要较长时间、较高浓度的营养,就要选择中心静脉插管,否则病人易患静脉炎。大多数病人是需要短期的营养支持,要选择周围静脉输注。这个在临床上不是太大的问题。但有些地方也存在中心静脉穿刺过滥的情况。其次是要注意单瓶输注与“全合一”混合输注的问题。目前比较普遍的做法是先挂一瓶葡萄糖,再挂一瓶氨基酸,之后再挂脂肪乳。单瓶输注的做法,在大医院也很普遍。这是很不合理的。肠外营养的最合理方式是使用“全合一”,即将各种营养物质,包括脂肪乳、氨基酸、葡萄糖以及微量元素等科学地混合配置于同一容器内,同时输注给患者。“全合一”营养液符合人体生理吸收模式,营养物质能够被充分利用。

  另外还要注意合适的糖脂比例、低热卡低氮等。最后要强调“返璞归真”,就是在患者术后能进食、有胃肠功能时,还是要让患者进食,可以从流质开始,或者先使用肠内营养液,不要一上来就输注营养液。肠外营养仍不可替代

  主持人:胃肠外科应用临床营养,尤其是肠外营养在学术和实践方面有哪些新的观念和做法?

  詹文华:全肠外营养(TPN)是一个新的概念。TPN是指从胃肠道外供给病人所需的全部营养成分,包括足够的热量、多种氨基酸、必需脂肪酸、多种维生素和电解质及微量元素,使病人在不能摄入和吸收又要承受严重创伤或复杂手术后,仍能维持良好的营养状况。由于TPN所供给的营养物质不需要经过胃肠道消化即直接被机体组织利用,所以有“人工胃肠道”之称。

  有研究指出,接受全肠外营养支持的患者中,TPN仅对其中20%的病例起到救命作用。因此,必须掌握合适的指征,比如胃肠道梗阻、胃肠道吸收功能障碍、大剂量放疗、化疗或接受骨髓移植的病人,中或重症急性胰腺炎、严重营养不良伴胃肠功能障碍、严重的分解代谢状态伴有或不伴有营养不良,而胃肠道功能不能于手术后5~7天恢复者等。

  虽然肠外营养的费用和并发症限制了它的使用,人们也越来越多地把注意力放在肠内营养方面,但肠外营养仍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允许低热卡肠外营养的观点已逐渐被大多数学者赞同,但术后低氮的摄入仍存在争议,尚需要大样本严格设计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单纯的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对术后病人机体分解代谢状态改善不明显,营养指标的改善也不很理想,因而很有必要探讨更为合理的低热量肠外营养支持方案,或者进行代谢调理,进一步提高临床营养支持效果。“三腔袋”产品可节约资源

相关标签
胃炎
胃炎治疗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值班医生 MORE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