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 > 儿科 > 手足口病 > 手足口病的感染源介绍

手足口病的感染源介绍

时间: 2013-03-18 16:32  来源: 求医网   编辑:

  手足口病的感染源介绍

  主持人:可能就医也不是很及时。

  李锡太:可能有这方面的原因。但是到现在为止,手足口病从发病到死亡还是一个正常的范围,在咱们的监测范围之内的。

  陈志海:现在我们看病人的来源多数患者都来自于城乡结合部,在市中心很少,远郊区县的情况也好一些。显然患者感染手足口病这个病毒跟咱们的卫生状况其实有关系。

  主持人:其实还有我们家长的重视程度,可能有些家长也是不太注意这方面。而且这是不是也涉及到我们对于这个疾病的宣传还有知识普及的力度是不是应该再加大一些?

  李锡太:我们一直在做这个工作,我们疾控中心从市疾控到各区县疾控现在把各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员这些大夫都动员起来,甚至把村和居委会的干部都动员起来了,做健康宣教。首先从北京市来说是市疾控中心对区县疾控中心做培训,区县疾控中心对社区做培训,社区对村做培训。我们通过各种媒体,比如说今天咱们腾讯网,通过网络、电视、报纸还有做一些张贴画,宣传单做这方面的工作。因为陈老师刚才说到的很对,不是光今年,从手足口病发病以来,就是咱们城乡结合部是咱们报病例最多的,重症病例也是最多的,死亡大部分也在这个地方。朝阳、海淀、丰台、大兴、通州,东西城,宣武远郊区县,密云、平谷我们也排了一个顺位,他们是在后面的。我们抓住这个重点地区的重点人群进行健康宣教,让这些家长孩子都知道手足口病的知识,如果出现了手足口病该怎么办,我们一直在做这方面的工作。

  主持人:陈老师如果遇到了可能会有死亡危险的重症病人的话我们会有什么最后紧急的急救措施吗?

  陈志海:我们有一系列的办法,比较轻的病例就像董老师刚才说的,我们用一些抗病毒药,刚才董老师提到的这些药物。重的病例就有一系列比较积极的办法了。比如说咱们最常用的普通的病毒球蛋白,这个我们在重症病例上几乎都要用。我们根据患者的情况我们会看看激素的使用,有的患者出现了严重的脑水肿,颅内高压,有的患者出现了呼吸衰竭,循环衰竭的情况我们会考虑激素的使用。还有很多对症的方法,另外根据不同的情况,我们根据他神经系统的损害,我们会给他比如说脑脊髓炎这样的情况,我们会脱水位降低颅内压,出现瘫痪的患者使用一些新的药物,神经性生长因子或者是维生素B1、B12等一系列的办法。循环类的药物现在我们用的除了进行一些血管活性药物,我们会用米林农用得比较多,对改善患者的循环状况非常好。另外我们也有一些比较笨的办法,我们除了要给患者进行退热,改善微循环,我刚才提到,重症的患者四肢冰凉,皮肤发花,紫绀,我们一系列会四肢进行一些保暖,用暖水袋进行保暖。一旦一个患者的四肢循环,紫绀,皮肤发花冰凉的状况得到了改善,全都热了以后,这个患者基本上都得救了。

  另外这个患者如果是出现了呼吸衰竭,我们会对对应的最简单的吸氧,也可能用呼吸机,我们有一系列的办法去抢救这个孩子。

  主持人:手足口病的这些症状有些可能和我们常见的传染疾病和其他的疾病有相似之处,我们应该怎么细分去辨别呢?有些孩子得的不一定是手足口病,但是它的症状也会挺像的。

  董丽娟:我们院也碰见过,孩子的手上出点疱疹就去医院看了,但是它是属于汗疱疹。你要是让专业医生看很容易区分,它的疹子和手足口病的疱疹不一样,手足口病的疱疹壁比较少,周围有红润,医生还是能够区分的。并不是凡是出现疱疹都是手足口病。

  主持人:出现发烧呕吐不一定是手足口病。

  董丽娟:家长要有这方面的意识。

  主持人:家长有这方面的意识特别好。

  董丽娟:刚才李老师也介绍了,你要注意这些生活习惯,你的孩子就是健健康康的。

  主持人:对于我们来讲,我们希望所有的宝宝们都平平安安的,所有的家长们都能够放心,其实出现了症状之后,像刚才董老师说的这样,也不要太过于紧张。但是还是要去医院,而且要去我们专业的医院找我们优秀的老师鉴定一下,如果真的患上了手足口病之类的疾病的话也要尽早治疗,而且要在我们专业的机构。我们也非常感谢三位老师对我们传染病疾病的预防防控还有治疗方面做出了贡献,非常感谢你们。

  同时三位老师今天作客我们的节目,也给我们坐在电脑前的爸爸妈妈们详解了儿童常见的疾病尤其是手足口病的病症,再次感谢几位,我们也希望大家能够踊跃的与我们互动。如果发现了自己的孩子有这方面的症状也可以去北京儿童医院还有北京地坛医院,其实可以找陈老师和董老师进行咨询。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今天的访谈到这里就要结束了,在节目的最后,再次感谢三位老师的作客。也希望三位老师能够在今后为我们的少年儿童们提供更好更多的保障。

  谢谢三位!

本文转自:滨州传媒

相关标签
手足口病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值班医生 MORE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