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 > 肾病科 > 肾衰 > 中医中药在防治慢性肾衰竭方面有什么特点?

中医中药在防治慢性肾衰竭方面有什么特点?

时间: 2013-07-19 17:03  来源: 求医网   编辑:

  主持人:中医中药在防治慢性肾衰竭方面有什么特点?

  刘玉宁博士: 近年来,国内一些肾病专家在中医药防治慢性肾衰方面做了大量的有益工作,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相继开发了许多有效的方药。就我们科来说已经开发出肾衰灵 系列胶囊、肾衰灵灌肠液、肾衰灵药浴液和中药腹膜透析液等制剂,其中肾衰灵胶囊已被河北省科委列为博士基金课题,此外,我们还开展的中药防治肾小球硬化和 小管间质纤维化的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中医药在慢性肾衰的防治上有着很好的临床疗效和广阔开发前景。

  刘玉宁博士: 在慢性肾衰的治疗上中医最重视辨证论治。我们在临床中发现慢性肾衰的不同分期中均存在着“虚、瘀、浊、毒、水”等五大病机要素,并且以本虚标实、虚实互见 为其病机特点。权衡五大病机要素在不同个体和疾病的不同阶段所占的比例,恰当处理本虚标实之间的矛盾,分清标本缓急,进行辨证施治对稳定病情,逆转病势至 为重要。

  刘玉宁博士:在用药方法上,除传统的内服用药外,我们特别强调多种途径给药,由于慢性肾衰 在其病程中可导致多脏器受累,且病机复杂,治疗难度较大,单一途径给药则势单力孤,难以奏效。故多途径给药,则有助于应对慢性肾衰复杂多变的局面,以提高 临床疗效。近年来,在临床实践中,我们探索出一套中药内服,静脉注射、直肠灌注及中药药浴的多途径综合治疗方法,能有效地降低血肌酐、尿素氮,保护残存肾 功能。对于部分终末期肾衰的患者能提高透析效果,延长透析间期,改善生存状态。许多失代期肾衰患者经过我们的治疗血肌酐降到了正常范围,部分终末期透析的 患者经过多途径综合治疗,延长了透析间期,甚至摆脱了透析。在上述多途联合用药中,运用直肠灌注给药,可以避免了肝脏首过效应,从而保证了有效的血药浓 度,使中药发挥更好的全身治疗作用;且直肠给药,对有高血容量综合征患者也可放胆运用,无所顾忌;对一些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突出的患者,也不失为一种 很好的给药途径。此外,中药药浴在慢性肾衰治疗上亦能发挥较好的作用。人体体表面积基本上等同于肾小球滤过膜面积,依据患者的病证,辨证选用中草药,通过 中药药液浸泡洗浴的方法,以达到开腠泄浊,祛除尿毒之目的。如此多途径综合治疗,确能收到相得益彰效果。

  主持人:您刚才谈到中医治疗肾衰要分清标本缓急,进行辨证施治对稳定病情,逆转病势非常重要,那么在临床上您们如何辨证治疗的?

  刘玉宁博士:刚 才我们谈到慢性肾衰是以本虚标实、虚实互见为病机特点,具体说,在慢性肾衰的病变进展过程中,多以邪实在为主,病变较稳定时,则以正虚为主,所以在临床上 我们应权衡标本缓急,动态地认识虚与实、标与本的关系,在治疗上,遵守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标的原则。同时,我们还要针对病证中虚实互见的病机特点,权衡 虚与实所占比例,进一步运用以扶正为主的标本兼治和以祛邪为主的标本兼治。

  在慢性肾衰的相对稳定期,其证候特点为虚多实少,故正虚为病 机的主要方面,治疗上当以补虚为主,泻实为次,此时,若一味补虚治本,则能助长邪势,而有闭门留寇之祸;在慢性肾衰的进展期,其证候特点为实多虚少,以邪 实为病机的侧重点,治疗上应重在泻实,而兼顾补虚,如果单纯祛邪,则恐怕要伤及正气,而使正虚进一步加重。

相关标签
肾衰

在线提问

最少可输入50个汉字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值班医生 MORE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