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疝和斜疝是疝气的两种类型,但是却有着很大的区别,斜疝偏重于发生在幼儿和中老人身上,直疝则是更倾向于老人。不管是哪一种的疝气,我们都想把它治疗好,那么,到底怎么样才能彻底根除呢?本期求医网邀请到了上海第九人民医院普外科医师汤睿做客健康访谈栏目。下面让我们跟随着汤睿主任一起来了解下。
主持人:难受的疝气要怎样才能治疗好?
汤睿:“小肠疝气”或简称“疝气”,系腹外病的一种,医学上称之为腹股沟病,属一种常见的外科疾病。
从局部解剖讲,腹股沟管位于腹股沟韧带的上方,有内外两口内口称内环或腹环,是腹横筋膜上的卵圆形裂孔,位于骼前上棘和耻骨结节之间的中点上方。外口称外环或皮下环,是腹外斜肌腿上的三角形裂孔,位于耻骨结节上外方,可容纳一指尖。在男性,腹股沟管的内容物为精索,精索自内环起经腹股沟管、外环,向下延伸进入阴囊。若腹内脏器经腹股沟部突出者,称为腹股沟疝,其中经腹股沟内环并沿腹股沟管向外环突出进入阴囊的,称为腹股沟斜疝;由腹股沟管后壁向前、病囊从腹股沟三角突出的,称为腹股沟直疝。
斜疝的发生与鞘状突未闭或闭合不全有关,也可由于腹壁肌肉薄弱而形成;直疝则只见于后者。因严重疝气的突出物多为小肠肠管,故俗称小肠疝气。
斜疝以婴幼儿和中年男子多发,直疝多见于老年人。此种病症多在站立、咳嗽、用力或婴幼儿啼哭时,因腹压加大时发生。表现为腹股沟部有肿块突出,局部有沉胀及下坠感,咳嗽时有弹性感。如斜疝患者突出物被卡住不能复位者,称为嵌顿,常伴有阵发腹痛、恶心、呕吐及腹胀等肠梗阻症状。
斜疝发生在1岁以下婴儿有自愈可能,可用棉纱束带压迫其内环孩子病突出。老年体弱或同时伴有其他严重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可试用病带。手术进行疝囊高位结扎和修补腹壁缺损,是治疗腹股沟病的较好方法,手术较局限而简单,一般不留有任何后遗症。另外,斜疝嵌顿,时要进行急症手术处置,谨防肠拌坏死。
主持人:小儿疝气的较好治疗时间是?
汤睿:疝气病是一种不易让患者和家长注意和发现到的疾病,更不要说哪些对自己的健康和孩子的健康都漠不关心的人了,这样的人患上疝气病的后果是会变的万分的严重的,不仅耽误治疗,还要忍受更多的苦痛。下面为大家说说疝气的一些症状。
小儿疝气一般不会有明显不适。一旦病情发展,肿块下坠接近阴囊/阴唇,就会造成孩子活动及行走不便,严重时会发生嵌顿不能还纳,甚至威胁生命。同时,一旦发生嵌顿,孩子往往会承受不少痛苦。
疝气治疗中心医生提醒家长,若发现孩子无故反复哭闹,家长要检查一下有无疝气的发生。发现疝气后,要尽早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诊。
小儿疝气是小儿外科常见疾病之一,主要临床表现为幼儿出生后不久,在腹股沟部位有可复性肿块。
不少家长认为,小儿疝气能不治自愈。疝气治疗中心提醒家长朋友,不排除极少数小儿疝气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疝气就不再出现,但这种情况多半是6个月大以内的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活动量增加,在腹压增大的情况下,疝气还有可能复发。
小儿疝气一般在小孩出生后很快就会发生,发生率较高。当孩子哭闹、奔跑等用力过猛的情况下就会在阴囊/阴唇上方看到包块,安静后又消失,因此有些孩子发病很长时间家长还不知道。导致错过较好治疗时机,留下终身的遗憾。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