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 > 妊娠高血压 > 哪些疾病容易找上门,该怎样预防呢?

哪些疾病容易找上门,该怎样预防呢?

时间: 2013-03-09 09:55  来源: 求医网   编辑:

  哪些疾病容易找上门,该怎样预防呢?

  主持人:无论是从孕妇还是从胎儿的角度来说,都希望在整个孕期是健康的。但因为在整个十月怀胎的过程中难免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所以可能会有生病的情况。对于孕妇来说,哪些疾病容易找上门,该怎样预防呢?

  刘玲主任医师:对于孕妇来说,下面的几种疾病应该特别注意:1、水肿:大多数孕妇会出现脚踝和腿部的水肿现象,这与怀孕期间体内的水分增加、盆腔静脉受压、下肢静脉回流受阻有关。如果经过检查无子痫前的症状,便可视为正常现象,一般在怀孕后期都会好转。

  防治:应尽可能抬高腿部,以利于下肢静脉回流。较好能侧躺下来,在小腿处垫一个小枕头,休息半小时。在饮食上,过咸、太辛辣、腌制品等食物要适量,平常可以多喝点具有利尿效果的红豆汤。

  2、感冒:一般的感冒,症状较轻,如流清涕,打喷嚏等,对胎儿影响不大,也不必服药,休息几天就会好。但妊娠早期(3个月内)是胎儿胚胎发育器官形成的时期,若患流行性感冒,且症状较重,则对胎儿影响较大,此间服药对胎儿也有较大风险。因为妊娠后,孕妇体内酶有一定的改变,对某些药物的代谢过程有一定的影响。药物不易解毒和排泄,可有蓄积性中毒,在孕早期胎儿器官形成时,药物对胎儿有一定的影响。但如果感冒引发继发性感染,那对胎儿、母亲的影响远远超过药物的影响。这时,就应权衡利弊,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

  感冒后可选择多喝白开水、保持睡眠充足、多吃水果和绿色蔬菜、少吃滋补类的食品等物理治疗的方式。另外,家中居室通风换气,温、湿度适宜;保持良好的心境,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如果感冒症状一直没有好转,应及时到医院找医生咨询。

  3、贫血:准妈妈妈从第5—6个孕月开始容易发生贫血。胎盘和胎儿的发育都需增加血液量,如果不能通过饮食摄取足够的铁就会使准妈妈妈发生贫血。贫血会使准妈妈妈发生妊高症的比率明显增高,使胎儿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还会发生宫缩乏力、产程延长、产后出血多等情况。在产褥期比正常产妇的抵抗力低,易感冒和泌尿道感染,严重贫血会导致未成熟儿及早产儿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准妈妈妈。因此,准妈妈妈从开始怀孕起就要多吃富含铁的食物。如瘦肉、家禽、动物肝及动物血(鸭血、猪血)、蛋类含铁较多。同时多吃水果和蔬菜,在主食上较好多吃面食。面食比大米含铁多,吸收率也比大米高。

  4、皮肤瘙痒:孕妇在怀孕期间出现皮肤过敏是正常的妊娠反应,但对胎儿不会造成影响。如果孕妇出现皮肤瘙痒等症状,医生一般建议她们停用所有的化妆品。洗澡时,只用清水冲洗,少用或不用沐浴露、肥皂等。

  此外,孕妇在妊娠中、晚期发生全身皮肤瘙痒,部位四肢明显,躯干较轻,没出现皮疹,多因体内胆汁淤积所致,临床上称作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容易发生胎盘功能不全、胎儿宫内窒息、早产及产后出血等并发症,应酌情住院治疗、随诊及监测。

  5、 妊娠糖尿病:怀孕期间,随着胎盘的形成,产生了多种对抗胰岛素的激素,从而使孕妇的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如果孕妇此时大量进食甜食和高糖类的水果,则容易引发妊娠糖尿病。血糖过高可能引起胎儿先天性畸形、新生儿血糖过低及呼吸窘迫症候群、死胎、羊水过多、早产、孕妇泌尿系统感染、头痛等,不但影响胎儿发育,也危害母亲健康。

  建议准妈妈们应在怀孕24~28周时到医院进行糖尿病筛查。对于有糖尿病家族史、年龄偏大或肥胖的糖尿病高危人群,怀孕后应尽早接受糖尿病的筛查,以便及早诊断。一旦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饮食、运动调节,如果血糖控制不满意,必须及时接受胰岛素治疗。

  6、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20周以后易发生孕妇妊娠高血压综合疾病,主要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和浮肿等症状,严重时出现抽搐、昏迷、心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容易导致胎儿宫内急性或慢性缺氧,胎儿发育迟缓、死胎、死产或新生儿死亡。

  实行产前检查是筛选妊娠高血压综合疾病主要途径。妊娠早期应测量1次血压,作为孕期的基础血压,以后定期检查,尤其是在妊娠36周以后,应每周观察血压及体重的变化、有无蛋白尿及头晕等自觉症状。另外,加强妊娠中、晚期营养,尤其是钙质、多种维生素、叶酸、铁剂的补充,对预防妊娠高血压疾病有一定作用。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值班医生 MORE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