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们非常高兴的邀请到了郭志强教授,就盆腔炎防治方面的话题采访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妇科郭志强教授,首先请郭教授和网友打个招呼。
郭志强
郭志强:大家好。
主持人:中医妇科于世界医学来讲占有很重要的地位。1990年郭志强教授在接受求医网的访问时表示就妇科学而言,中医妇科学在盆腔炎(尤其是慢性盆腔炎)、不孕症、月经不调等很多方面远远优于世界其他医学。中医主要是从整体出发,并不仅仅从生殖系统考虑,故中医在这些方面有很好的疗效。
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郭老认为慢性盆腔炎中医的病理特点可以总结为湿和瘀。病机大多为血瘀湿阻寒凝,故立温经活血,消症散结,祛湿止带之法。慢性盆腔炎迁延难愈,呈现虚实夹杂,气血失调,寒湿瘀结之证,以致病情复杂,症状繁多。很多患者起初表现为湿热型,后来寒湿型较多,而瘀症是大家共有的。
中医学理论认为,内因是发病的根据,外因是发病的条件。《灵枢·百病始生篇》说:“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而两虚相得,乃客其形。”《诸病源候论》进一步指出“带下者,由劳倦过度,冲任虚损,风冷据于胞络,此病所由生也。”慢性盆腔炎的病机以血瘀、湿阻、寒凝为主,其中血瘀是慢性盆腔炎的病理实质。湿、热、瘀也是慢性盆腔炎的主要病机之一。
主持人:如何理解妇人阴常不足,阳非有余?
郭志强:急性盆腔炎起病急、病程短、病情重,正邪交争剧烈,以湿热瘀结之证居多。而慢性盆腔炎病程长,病势缠绵,或起病缓慢,寒湿瘀结者颇多。手足不温,其他尚有带下量多质清稀、月经色暗有块、舌淡暗或有瘀斑瘀点、脉沉等全身症状,临床表现以寒象比较突出。寒凝乃慢性盆腔炎的主要病机之一,其寒之形成,原因有三:一是经行产后摄生不慎,外感寒邪入里,寒为阴邪,易伤阳气;湿邪与血瘀亦能阻遏阳气而致寒。寒性凝滞,血遇寒则凝泣,湿非温不得化,寒凝则难以瘀祛湿化,三者相引,病势缠绵。二是过用苦寒之品。急性期盆腔炎以湿热蕴毒为主,若过用苦寒清热之品,则易损伤阳气,且“热易清而湿难除”,日久正虚邪恋而成慢性。临床无论急、慢性炎症,一味清热解毒以消炎,忽视了慢性盆腔炎病程、病机的特点,重辨病而忽视辨证,致阳气受损而阴寒内盛。三是现代女性工作生活负担均重,劳倦伤气,兼嗜冷饮者逐渐增多,且形寒而不欲厚衣,虽经、孕、产、乳数伤于血而阳非有余。虽朱丹溪--金元四大医家之一曾总结“妇人阴常不足,阳常有余”,可是由于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的改变,很多妇女并不是阳有余,而是阳亦不足。故郭志强教授在临床治疗妇科疾病过程中并不是一味追求古人的思维方式,而主张辩证施治。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