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结石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增高,夏季更是泌尿系结石病的高发季节,如何有效防控泌尿系结石病?如何在手术过程中减轻患者病痛?如何合理运用高新技术攻克医学难关?一直被医生和患者所共同关注。今天我们有幸请到了泌尿系结石专家、重庆市泌尿外科研究所副所长、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泌尿分院副院长、全军泌尿中心副主任、教授、主任医师、硕士导师李为兵。
李为兵教授
记者:请问李教授,我国当前泌尿系结石的发病情况如何?
李为兵:我国人群中尿石症的患病率约为120/10万~6020/10万,总体来看,南方地区发病率高,北方地区发病率低。近年来我国尿石症的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上尿路结石所占比例越来越高,其中25%的患者需住院治疗,在泌尿外科住院病人中占占优位。
记者:那么,目前泌尿系结石的治疗主要有哪些方法?
李为兵:对于泌尿系结石来说,其治疗方法不外有以下几种:内科保守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经皮肾镜取石术(PNL)、输尿管镜 (URL)、腹腔镜手术取石术以及开放手术等。上述这些治疗方法都可供临床选择使用,但是对于具体的患者来说,应该根据结石的大小、结石的具体位置以及对肾功能的影响程度,选择损伤相对更小、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的治疗方式。
记者:请问李教授,目前泌尿系结石的外科治疗发展有什么趋势?
李为兵:随着腔内泌尿外科手术的逐渐普及,微创技术(体外震波碎石技术以及输尿管镜、经皮肾镜等腔内技术)成功地治疗泌尿系结石经验逐渐增多,使泌尿系结石的治疗逐渐向微创方向发展。
常规开放性手术仅适用于一些特殊病例,仅占外科治疗总数的1%~5%,其中包括:(1)体积过大或数目过多的复杂性肾结石;(2)结石远端存在尿路狭窄需在取石的同时行尿路成形者;(3)结石导致肾功能丧失而被迫行肾切除者;(4)经ESWL和体内碎石失败者.
李为兵:PCNL的常用碎石方法主要包括:超声碎石术、激光碎石和气压弹道碎石术。气压弹道碎石术具有广泛的碎石适应证,与经皮肾镜和经尿道输尿管镜结合可完成全尿路结石的治疗,但对有尿道狭窄、膀胱颈抬高、输尿管狭窄或迂曲者慎用。随着钬激光的应用,激光碎石的适用范围明显拓宽,对于合并尿路狭窄、肉芽形成的结石具有特有的优势,输尿管软镜还可结合钬激光进入肾下盏进行碎石。随着第三代气压弹道结合超声碎石清石机的诞生,气压弹道结合超声碎石与经皮肾镜联合使用治疗鹿角形和铸形结石取得了残石率、复发率低等令人鼓舞的效果,国内李建兴等报道应用其经皮肾治疗肾结石,一次结石清除率在 86.1%~88.1%,取得良好效果,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记者:如何看待腹腔镜治疗泌尿系结石?
李为兵:Wickham于1979年首先使用腹腔镜技术经腹膜后途径施行输尿管切开取石术获得成功。腹腔镜治疗泌尿系结石可经腹膜后或腹腔途径进行。经腹腔途径的优点是手术视野空间大,解剖标志清楚,可同时进行上、中、下段以及双侧输尿管切开取石;但手术干扰腹腔,容易导致腹腔内感染、肠粘连等并发症。而经腹膜后途径手术空间狭小,手术技术要求相对较高,只能处理一侧的肾盂、输尿管上段结石。腹腔镜肾盂输尿管切开取石创伤较开放手术小,患者恢复快,但较ESWL、URS和PCNL复杂,因此,目前腹腔镜仅用于因各种原因无法行ESWL和URS或URS治疗失败的中上段输尿管结石和肾外肾盂结石, 以及结石合并输尿管或肾盂输尿管交接处病变需同时行手术成形或吻合手术者,因此腹腔镜治疗泌尿系结石适应证较窄,一般不作为结石的优选治疗
记者:您对泌尿系结石有什么展望呢?
李为兵:目前以体外冲击波碎石和输尿管镜为主的微创治疗已成为泌尿系结石治疗最活跃、最重要的领域,代表了未来泌尿系结石治疗的发展趋势。对于泌尿系结石患者治疗方法的选择,应遵循无创或微创、安全、经济的治疗原则,将开放手术、体外震波碎石术、输尿管镜碎石术和经皮肾镜取石术有机结合起来,作出最合理的选择。
李为兵简介
李为兵,1985年毕业于第三军医大学军医系。现任全军泌尿外科研究所副所长、重庆市泌尿外科研究所副所长、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泌尿分院副院长、教授、主任医师、硕士导师。国内泌尿系结石学组委员。参编专著3部,发表论著4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攻关课题、重庆市基础研究课题各 1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内人口和计划生育成果二等奖1项。
李为兵教授精通泌尿外科专业,尤其是泌尿系结石和排尿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基础研究与临床诊治,率先在西南地区开展泌尿系结石的输尿管镜和经皮肾镜治疗,治愈患者3000余例,目前治疗病例和治疗效果均为本地区优秀,对肾脏铸型结石的经皮肾碎石有较深的造诣。
(文章来源:国内现代医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