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结核的手术的方法介绍
主持人:脊柱结核的手术方法有哪些呢?
专家:病灶清除术:20世纪50年代天津医院骨科方先之教授首创该术式。主要步骤是通过手术直接进入病变部位,将脓液、死骨、结核性肉芽组织和干酪样坏死物质彻底清除,并在局部放置抗结核药物。此后的各种术式均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到目前为止仍然是各种手术方式的首要目的和重要步骤。
香港术式(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骨植骨融合术):70年代的“香港术式”是在经前路病灶清除的基础上,使用自体骨进行椎间植骨融合,结合术后使用外固定,以期减少脊柱后凸畸形的发生率。在应用初期,获得了良好的早期效果,然而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学者们发现该术式有种种弊端,包括植骨块吸收、塌陷、折断、假关节形成、矫正角度丢失、后凸畸形加重,甚至发生植骨块突入椎管压迫脊髓的严重并发症。
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近年来,脊柱结核外科治疗的一大进展体现在内固定技术的应用。使用内固定的主要目的在于使病变节段在术后即刻获得足够的稳定性,为脊柱融合和结核病灶的静止提供一个良好的力学环境,维持矫正后凸畸形的效果、减少结核的复发率以及提高病变节段的融合率。内固定在脊柱结核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一直存在争议。目前国内外学者从实验研究角度证实,在术前充分准备、术中彻底清除病灶、术后正规抗痨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内固定是安全、有效的。
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疗效可靠、符合美容要求等优点。很多学者将其应用到多种胸椎疾病的诊治中,新近有学者将其应用于胸椎结核的诊治中,取得满意疗效。在看到脊柱结核微创手术治疗具有种种优点的同时,应该认识到该技术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如适应证窄;形成窦道的风险大;临床应用时间短,远期疗效有待观察;对医院的硬件设施和术者的水平有较高的要求;对手术医生及患者有放射性损伤等等。总之,它代表着脊柱结核外科治疗的一个发展方向,是传统开放手术的一个有益的、必要的补充,但并不能完全取代之。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