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下形成肠息肉的原因
主持人:既然肠息肉如此普遍,那么请您简单介绍一下形成肠息肉的原因。
万德森:对于息肉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饮食因素:饮食因素与大肠息肉及大肠癌的形成有一定关系,这已经反复多次的动物实验及人群流行病学调查所证实。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在饮食中脂肪成份越来越多,而蔬菜纤维类成份减少,包括肉类进食增加(特别是猪肉、牛肉、羊肉等红肉类)导致大肠息肉、癌肿的发病也越来越多,这与脂肪刺激肝脏排泌更多的胆汁进入肠道,在细菌的作用下分化成有害的胆酸成份,刺激大肠产生息肉有关,进一步恶变成癌肿。医学界曾有个比喻:吃红肉越多,得肠癌的概率越高。我的学生曾画过一幅漫画:一边是排队吃牛肉的人,一边是排队治肠癌的人,形象地说明这两者的关系。
遗传因素:息肉形成与遗传因素也有关系,在遗传机会上没有性别的差异。
炎症刺激:结肠黏膜长期被炎症刺激,可导致肠黏膜的息肉生成。
粪便、异物刺激和机械性损伤:使细胞出现异常增生,形成息肉。
主持人:那么肠息肉有何症状呢?
万德森:常见信号主要有4个:①大便带血:不少饮食起居不规律、大便秘结的青年人常有大便带血,若自我药疗1周后还有出血,或用药好转后,症状常有反复,需及时去医院就诊。②大便习惯和性状改变:若发现大便变细、有凹槽、有黏液,原本一天一次大便,现在变为两三天一次或一天两三次,就需要引起重视了。③便秘和腹泻:长期腹泻和便秘的病人,若药物疗效不佳,就需进一步检查,排除大肠息肉可能。④腹痛:有长期腹部隐痛者应行肠镜检查,在排除大肠息肉后,再进行对症处理。
主持人:那么请问万教授,有哪些人需要定期行肠镜检查。
万德森:1、家族成员中有肠癌或肠息肉者;2、长期生活在息肉多发地区,如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地区等。3、长期高脂肪、高动物蛋白及低纤维素等饮食,嗜好油炸食物(像西方快餐食品);4、年龄大于50岁(美国的指标是50岁,国内人较美国人发病早,提倡40岁);5、有相关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胆囊切除术后、肠道慢性炎症、乳腺癌等。
主持人:最后请万教授和我们讲讲肠息肉的诊治方法。
万德森:目前,用于诊断大肠息肉的方法主要是结肠镜检查和钡剂灌肠检查。钡剂灌肠检查因易受粪便干扰,不能活检和做进一步治疗,已逐步被肠镜所取代。结肠镜检不仅可直视观察大肠黏膜的细微病变,还可通过活检来确定病变的性质,是发现和确诊大肠息肉的重要手段。 治疗大肠息肉的较好方法是肠镜下摘除。在内镜技术发展以前,大肠息肉的治疗主要是开腹手术或经肛门切除,创伤较大。如今,随着结肠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内镜下切除大肠息肉已成为治疗大肠息肉的金标准。家族性息肉病优选全结直肠切除术,以彻底杜绝息肉发生的“土壤”。 有一点特别要提醒的,大肠息肉很容易复发,这次出现在直肠,下次可能在盲肠发现。因此,息肉摘除后并非一劳永逸,定期做肠镜检查非常必要。增生性息肉因生长较慢,患者可1~2年随访1次。腺瘤性息肉,尤其是伴有不典型增生的,患者随访时间要适当缩短,一般为6个月~1年(重度不典型增生应在息肉摘除术后3个月随访1次,若无异常,可延长至6个月~1年)。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