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 > 肝病 > 肝硬化 > 过建春主任谈肝硬化易感人群

过建春主任谈肝硬化易感人群

时间: 2013-11-02 10:30  来源: 求医网   编辑:

  肝硬化患者的消化道症状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肝硬化易并发肝癌。不经过治疗将会越来越严重,最终危及生命。今天今天我们有幸访问到过建春主任,请他和大家聊聊肝硬化。

\
肝病专家 过建春

  专家简介:

  过建春:主任中医师,科主任。1984年毕业于浙江中医学院,一直从事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治,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尤其对各型慢性肝炎及重型肝炎具有较丰富的理论及临床经验。在国家及省级以上杂志、会议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和《生大黄为主治疗重症肝炎临床观察》分获浙江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中医舌诊与慢性肝炎病理关系探讨》荣获杭州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

  记者:过主任,你好!

  过建春:大家好!

  记者:请问肝硬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过建春: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病毒性肝炎 乙型病毒性肝炎与丙型、丁型肝炎可以发展成肝硬化。急性或亚急性肝炎如有大量肝细胞坏死和纤维化可以直接演变为肝硬化,但更重要的演变方式是经过慢性肝炎的阶段。甲型和戊型肝炎一般不会引起肝硬化。肝炎引起的肝硬化多数表现为大结节性肝硬化。如果病程缓慢迁延,炎性坏死病变较轻而均匀,少数病例也可表现为小结节性肝硬化。从病毒性肝炎发展至肝硬化的病程,可短至数月,长达20~30年。

  酒精性肝硬化:慢性酒精中毒在欧美国家,酒精性肝硬化约占全部肝硬化的50%~90%,而在我国则少见。其发病机理主要是酒精中间代谢产物乙醛对肝脏的直接损害。酒精进入肝细胞后,先在乙醇脱氢酶和微粒体乙醇氧化系统作用下转变为乙醛。继而乙醛再变为乙酸,在此转变过程中,辅酶I(NAD)不断转变为还原型辅酶I(NADH)。当NAD减少,NADH增多和两者的正常比例下降时,线粒体内三羧酸循环便受遏制,从而使脂肪氧化减弱,肝内脂肪酸合成增多,超过肝脏的处理能力而形成脂肪肝。严重的脂肪肝可进一步发展成为酒精性肝炎和肝硬化。据统计,致肝硬化的酒精剂量平均每日饮乙醇180g,25年。

在线提问

最少可输入50个汉字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值班医生 MORE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