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鼻息肉是癌吗,鼻息肉会变成癌吗?
李喜春:鼻息肉是赘生于鼻腔或鼻窦粘膜上突起的肿块。好发于鼻腔的外侧壁及鼻顶部;其次为筛窦,亦可见于上颌窦部。肉眼观察鼻息肉呈粉红色,表面光滑湿润,触之相当柔软,好象剥了皮的熟葡萄。其切面可见扩张的囊腔,腔内积有偻冻状或灰白色的粘液性分泌物。
鼻息肉并非真性肿瘤,往往是变态反应和鼻窦慢性发炎引起的鼻粘膜水肿的结果。显微镜下检查可见鼻息肉的组织结构不完全相同,可分为三型:(1)过敏性息肉。常为双侧多发性,如不能除去过敏原因,息肉切除后常复发。病变除水肿明显外,有大量嗜酸性白细胞浸润,粘膜上皮下基底膜有明显增厚(玻璃样变化),上皮可有化生。(2)炎症性息肉。单侧或单个息内形成,多由局部感染引起,切除后不易复发。水肿轻微,渗出的炎症性细胞主要为嗜中性白细胞及单核细胞。上皮化生及基底膜增厚较少见,可与过敏性息肉鉴别。(3)鼻后孔息肉。这是临床命名,因息肉有一长蒂从息腔经后孔伸入鼻咽部。其实质可能是过敏性鼻息肉或炎症性鼻息肉。
由于鼻部慢性炎症长期刺激或变态反应性鼻粘膜水肿长期不愈,病变以炎症水肿和炎症性病变。但由于鼻息肉形成肿块,故常称为“瘤样病变”,一般不会发生恶变。鼻息肉有时体积很大,甚至达数厘米大小兖塞鼻腔而造成鼻塞、呼吸不通畅,或呈活瓣样启闭。鼻息肉还常伴有嗅觉障碍、头痛、说话时鼻音过重等症状。鼻塞致使分泌物滞溜,可诱发鼻窦炎,改变鼻的外形。
手术切除是治疗鼻息肉的主要方法;但如果平时不重视治疗慢性鼻窦炎或过敏性鼻炎,常可复发。需要警惕的是,在慢性鼻炎的一些类型中,纤维组织增生时可有息肉样改变,有发展为息肉的可能。这种息肉不管是长在鼻腔里还是鼻窦内,都有恶变或伴发恶性肿瘤的可能,特别是反复做鼻内息肉摘除术的患者或老年人,更要警惕这种可能。慢性鼻炎患者如有发生鼻息肉的倾向时,应及早采取防治措施。
网友提问:鼻息肉如果治理不及时,会产生其他的并发症吗?
李喜春:1.上颌窦后息孔息肉 多见于青少年。前鼻镜或鼻纤维内窥镜检查可见灰白色光滑茎蒂自中鼻道前端向后伸展至后鼻孔。后鼻镜可见息肉位于后鼻孔。大者可突入鼻咽腔甚至口咽部。
2.鼻中隔出血性息肉 多见于青年人。肿物多发生于中隔。暗红色。单发且体积不大。触之易出血。患者常有鼻衄史。一般认为是胚胎过程中造血细胞残留所致。
3.内翻性乳头状瘤 常有鼻衄或血涕史。肿瘤呈红色或灰红色。表面不光滑。体积小者酷似息肉。但息肉摘除时出血较多。触查时也易出血。最后诊断须行病理检查。
4.鼻内恶性肿瘤 肿物暗红。触之易出血。表面不平。鼻气息臭味明显。病人多在中年以上。
5.鼻内脑膜脑膨出 肿块多位于鼻腔顶部。表面光滑。呈粉红色。鼻塞不甚明显。病史长且进展慢。多见于少年儿童。
6.其他少见的颅内肿物突入鼻腔 如脊索瘤。神经母细胞瘤。脑垂体瘤等。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