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 > 血液科 > 白塞氏病 > 北京德胜门中医院杜宏宇介绍目前白塞氏病科学治疗方法

北京德胜门中医院杜宏宇介绍目前白塞氏病科学治疗方法

时间: 2013-12-26 09:27  来源: 求医网   编辑:

  怎么治疗白塞氏病?这是每个患者都关心的问题。白塞氏病是近几年来比较多发的一种免疫性疾病,由于它的症状会体现在人体的很多部位,不但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还会加大治疗的难度,因此,患者一旦发现病情,应及时治疗。下面一起听听北京德胜门中医院口腔黏膜病科医师杜宏宇的介绍。

\
口腔黏膜病科医师 杜宏宇

  专家简介:

  杜宏宇,男,汉族,1973年出生,北京德胜门中医院口腔黏膜病科医师。

  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出生于中医世家,后师从唐祖宣国医大师,深的其学术精髓,临床经验。长期从事中医的临床及科研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口腔黏膜疾病有较深的研究,颇有建树。临床中擅长中医辨证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白塞氏综合症、干燥综合症、灼口综合征、扁平苔藓、急慢性咽喉炎、唇炎、扁桃体炎、舌炎、口臭、牙龈炎等口腔黏膜疾病。取得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深受业界人士及患者的好评。

  7月16日,栏目组邀请北京德胜门中医院的杜宏宇主任做客,共同探讨"中医如何治疗口腔黏膜病“,从中医角度解读如何更好的治疗口腔疾病,帮助患者有效地治疗口腔黏膜疾病。

  什么原因导致了白塞氏病呢?

  1.免疫因素:多年来的免疫学研究证实了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的参与。近年又发现细胞免疫在BD发病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研究文献表明,BD患者血清中含抗口腔黏膜自身抗体,阳性率达72%~80%。其它多种抗体增高,如抗动脉壁抗体,组织损伤因子等,抗体的增减与病变严重程度有关。各种免疫球蛋白含量不同程度增高、补体增高、患者血清中可查出循环免疫复合的(CIC),T淋巴细胞数量及功能异常等等都说明BD可能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涉及III型(免疫复合物)和IV(迟发型)变态反应。

  2.遗传因素:本病有明显的地区和种族差别,不断有家族发病史报导。在组织相容性抗原(HLA)研究中,本病与HLA-B5的有关的比例高达 61%~88%。引起人们极大的重视。近来的研究指出HLA-B51(B5的一个片段)可能引起中性白细胞功能亢进。在实验中发现,BD患者及HLA-B 转基因鼠所呈现的中性白细胞功能亢进具有与HLA-B51表现显著相关的特点。此外,尚有HLA-D与该病相关的报道。

  3.其它因素:有报导BD患者循环障碍表现为微血管扩张充血,血管袢顶部瘀血、管周有渗出,模糊还有报导BD患者的纤溶功能降低,纤溶酶原和抗凝因子低下、血小板功能亢进、血沉加快,扒断因纤溶系统和微循环障碍破坏了溶血功能的动态平衡,导致血管病变。有人认为该病可能是结核病引起自身免疫病。致使多组织器官发生血管炎和血管栓塞。抗痨治疗后症状有明显改善。证实该病可能与结核菌感染有关。此外,还有BD患者细胞内铜、氯含量异常增高现象,指出有关环境因素和微量元素的影响。

  白塞氏病的症状有哪些?

  白塞氏病临床表现直接反应出患者的症状,病情的严重性,在进行治疗时我院专家都不会忽略对白塞氏病症状的检查,诊断病情也是依据于这一方面的内容。

  1、一般症状:大多数病例症状轻微或偶感乏力不适,有的可出现关节疼痛、头痛头晕、纳差和体重减轻,发病有急性和慢性两型,急性少见,但症状较显著,有的可伴有发热,以低热多见。北京治疗白塞氏病好的医院?北京德胜门中医院口腔粘膜科。

  2、口腔溃疡:在急性期,复发性口腔溃疡每年发作至少3次,溃疡此起彼伏。本症状见于98%以上的患者,且是本病的**症状。它被认为是诊断本病的最基本而必须的症状。北京治疗白塞氏病好的医院?北京德胜门中医院口腔粘膜科。

  3、生殖器溃疡:男性多见于阴囊和阴茎和龟头,症状轻;女性主要见于大、小阴唇,其次为阴道,在也可以出现在会阴或肛门周围,疼痛症状比较明显。约80%的患者有此症状。北京治疗白塞氏病好的医院?北京德胜门中医院口腔粘膜科。

  4、皮肤损害:皮肤病变呈结节性红斑、假性毛囊炎、痤疮样毛囊炎、浅表栓塞性静脉炎等不同的表现。其中以结节性红斑最为常见且具有特异性。另一种皮疹为带脓头或不带脓头的毛囊炎,多见于面、颔部,有的躯干、四肢亦有。北京治疗白塞氏病好的医院?北京德胜门中医院口腔粘膜科。

  5、眼部损害:初发症状为明显的眶周疼痛和畏光、发作性的结膜炎,也有因视网膜血管炎而形成的视网膜炎。眼炎的反复发作可以造成严重的视力障碍甚至失明。北京治疗白塞氏病好的医院?北京德胜门中医院口腔粘膜科。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值班医生 MORE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