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发病很不明显,那么我们应该怎么预防?
主持人:既然发病很不明显,那么我们应该怎么预防?
薛耀明:如果血糖控制好了,发生率就明显降低了。定期的复查、查体,是非常重要的。其实把血糖控制达标了,这些病症跟普通人是差不多的。
主持人:身形肥胖和消瘦的糖尿病患者,哪一种体型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会比较严重?
薛耀明:糖尿病有1型和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病人主要是消瘦的,是胰岛β细胞损伤为主的,2型糖尿病病人大多是肥胖的,存在胰岛素抵抗,所以2型糖尿病病人以肥胖为主。胖的病人容易血脂高,高血压的发生率也高,本身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也高,所以要更加注意他的问题。但不能说瘦的人就不会发生心血管疾病,瘦的糖尿病病人本身就有冠心病的等危症,只要是糖尿病人,可能胖的人发生率高一点,瘦的人也不低。
主持人:一些特殊人群如小孩和病人,他们糖尿病的并发症有区别吗?
薛耀明:小孩的话多是1型糖尿病,所以小孩的1型糖尿病和老人的2型糖尿病是不一样的,2型糖尿病会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等等因素,所以老人的以冠心病为主,以心血管的整个损伤为主。那么年轻人的糖尿病病人,在血管损伤方面主要表现在眼底、微血管的,和肾脏的损伤为主。
主持人:眼底的并发症分为哪些阶段,会突然失明还是会逐渐视力减弱?
薛耀明:眼底改变是糖尿病病人特有的病变,为什么这么讲呢,为什么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强调血糖7.0mmol/L呢,这是美国的一个研究,发现超过7.0mmol/L以后,发生视网膜病变率会准直线上升,那么就把这个作为糖尿病病人诊断的切点,说明的糖尿病病人血糖高了,到达了一段时间,一般都会出现眼底的改变。
眼底改变一般分为非增值期和增值期,非增值期就是出现了微血管病变,就是眼底有渗着、肿瘤、甚至轻度出血。到了增值期就会出现了新生血管的形成,只要有新生血管形成就容易出现大量出血,因为新生血管很脆弱,出血以后会出现眼底的视网膜剥离,那就会失明。另外,新生血管的形成意味着有疤痕的产生,疤痕的产生会收缩,一收缩也会出现眼底的剥落。所以增值期以后就会出现眼肿和出血,当眼底视网膜剥离了以后就会失明。
通过非增值期到增值期这个十分长的时间,从血糖的增高引起了眼底的病变大概有7年的时间,所以当糖尿病病人及时诊断,早期诊断,早期进行眼底的筛查,控制好血糖,那么发生这些问题的几率就少了。
主持人:现在隐形眼镜的佩戴很流行,糖尿病病人佩戴有什么影响呢?
薛耀明:糖尿病病人不建议佩戴隐形眼镜,因为他们的抵抗力是下降的,隐形眼镜最怕就是对角膜损伤,抵抗力下降以后修复能力差,把角膜损伤以后就会引起角膜溃疡,所以不建议佩戴。
主持人:对于急性并发症,一旦出现昏迷了,我们应该怎么处理?
薛耀明:昏迷的出现有很多因素,第一个是酮症酸中毒,还有高渗性昏迷,乳酸性酸中毒也会出现昏迷,我们急诊对于昏迷的病人都要给他查血糖,高血糖就会想到钠酸中毒,低的就是低血糖昏迷。知道是糖尿病病人,进行药物治疗,或胰岛素治疗。大多是低血糖昏迷,但也要扎手指检查,并不是一见昏迷就推葡萄糖,这是不对的,有可能是高糖引起的。我建议第一步先查血糖,包括在家里也可以扎手指,如果是血糖低了,就赶紧给病人喝糖水,昏迷了喝不了的话,就找个最近的地方,快速给他推葡萄糖。所以昏迷之后最重要是鉴别是哪种原因引起的。
主持人:其实有很多并发症,只要控制好血糖都是可以预防的,那么在控制血糖方面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薛耀明:糖尿病治疗的目标最终是预防并发症,所以血糖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糖尿病的诊断指标就是以血糖为控制标准的,血糖低了要补葡萄糖,血糖高了也不行,会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所以我们还是要按照国内的糖尿病指南,应该定时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检查,控制在6.5 mmol/L以下,这是我们国内的糖尿病指南的要求,按照指南来做。
如何控制血糖,第一要控制饮食;第二要坚持运动;第三要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三个月监测一次,另外还要定期检查并发症,每年进行一套并发症的筛查,眼底、下足部、心血管、肾脏的筛查;第四要积极使用药物治疗,遵循医生的医嘱,还要定期调整药物治疗;最后还有非常重要的糖尿病的教育,患者一定要自己看看书,了解糖尿病知识,正确地认识糖尿病。糖尿病谈不上可怕,也不要毫无知识地瞎听别人的话,要多看看书,了解它,预防它,糖尿病并发症并不可怕的,只要积极面对,积极处理,是可以预防的。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