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 > 传染科 > 艾滋病 > 制定长期的艾滋病工作

制定长期的艾滋病工作

时间: 2013-09-22 10:41  来源: 求医网   编辑:

  主持人:国家的宣传和教育一般会集中在12月1日,跟我们的说法有点像脉冲式的,国家是否应该从国家的立法角度或者是国家的政策专门的部门来负责全年甚至长期的艾滋病工作?

  韩孟杰:我们一直在积极地做这方面的构成,希望艾滋病的宣传工作是经常性的,而不是突击性或者是时段性的。这项工作这么多年来,这些工作还是不断在进展,我们在全年当中都可以看到艾滋病的宣传工作。艾滋病日前后是高潮,它在这个时间内或多的宣传工作一起上来了,这种现象我想也是一个好事,使我们在一个时间内大家集中精力进行宣传。我们不能只看到这个点,很多工作应该由点逐渐向面扩展。

  韩孟杰:还有一点,我们现在的宣传工作还主要集中在城市资讯好的地方,艾滋病受打击最严重的地方是农村,这个地方我们应该更加加强宣传工作,特别是农村和边远的地方。我们今后要做到让艾滋病的宣传信息进村入户,这样使得大家真正了解艾滋病的知识。应该做到家喻户晓。

  赵红心:采取多种的不同形式的宣传,不仅仅是一些报刊、新闻,他们已经采取了多种形式,包括VCD,纪录片等等,他们中央民族大学做了纪录片,甚至是一些以他们当地民族特色的形式来宣传。我们国家普通的汉人这方面语言接受能力比较强,但是还有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他们往往艾滋病流行比较严重,云南那边**人比较多。

  赵红心:他们也有针对自己民族的特色拍了好多的纪录片,宣传还是有的,包括你们搜狐也好,媒体也好,是你们自己的媒体恰恰在12月1日左右前后做了大量的工作,作为我们这个工作从来没有一天停止过,包括我们的宣传。我们每来一个病人都要对他进行宣传教育,如果你被感染了,你要保护你的家人,安全套的使用,要保护你的还,避免体液的交流,这些宣传交流无时无刻在做着。只不过媒体的宣传显示出12月1日前后的重要性。

  韩孟杰:12月1日这样的活动也是非常重要,集中宣传不能代替经常性的宣传。

  网友:非典的爆发对我们公共安全系统提供了一个非常大的考验。今年的艾滋病的数字公开化来讲和信息的知识传播来说都非常重视这个问题,艾滋病的防治工作是不是早已经纳入我们国家公共卫生体系的一项工作,是不是也像非典一样有危机干预的机制?

  韩孟杰:我们国家早就对艾滋病防治工作开始工作了。从第一例开始我们艾滋病控制工作开始了,艾滋病的防治工作是越来越力度越大,工作做得越来越好,越来越细致。

  韩孟杰:另外一个问题,刚才提到的非典所带来的影响,我们国家有应急机制,艾滋病有没有相关的机制。关于艾滋病应急问题,艾滋病和非典之间有本质的不同。非典是一个急性的呼吸道的传染病,是呼吸接触性的,艾滋病不是的,艾滋病是慢性的,而且它的传播了以后不会马上表现出来,但是它并不意味着我们没有考虑建立一个艾滋病的应急机制,但是艾滋病的应急机制和非典的应急机制有两种不同的应急机制。

  韩孟杰:对于艾滋病的应急机制我们在考虑,艾滋病一旦出现了一些艾滋病所引发的公共卫生问题的时候我们怎么处理,而不是说艾滋病传播的时候所带来的应急问题。我们正在有这样的考虑的机制。

  网友:像吸烟,在烟头上标注了“吸烟有害健康”,在娱乐场所也应该贴上预防艾滋病的广告。

  濮存昕:要有合作的,一定是有策划的。

  韩孟杰:我们也在策划在娱乐场所有一些艾滋病的常识。希望有关艾滋病宣传的警示能够进入这些场所。

  网友:有关艾滋病的宣传教育,国家是不是应该有一个类似于法规的制度来健全和规范?

  韩孟杰:我们国家关于宣传教育已经有了这样的一个总体指导原则,国家的行政计划已经明确提出来了,各级各部门都有责任要进行宣传,都已经明确到了各个部门,各个级别。而且提到了要宣传到什么程度,要达到什么样的知晓率,这些工作的要求都是有的。最重要的是要真正重视起来,要落到实处,真正在全社会形成影响,这是我们需要做的问题。

  网友:艾滋病现在已经变成一种社会性的问题了,对于政府来说,整体的社会机制上面有什么变化,保证艾滋病正常的权利。

  韩孟杰:这是有关艾滋病人法律的问题,保护艾滋病的合法权益,开展一些立法方面的工作。九十年代的时候,我们国家就已经有一个卫生部的法规,叫艾滋病的感染者的管理办法,也提到有关艾滋病的管理问题。艾滋病的合法权益的问题,确实更应该重视。

  韩孟杰:这次国家卫生部常务副部长高强在国际社会也承诺,要加强立法反对歧视,保护感染者的合法权益,已经提到议事日程。在很多地方已经在这儿立法了,在杭州已经立法,保证感染者的合法权益,跟其他人一样工作不受影响,上学不受影响,不得受大歧视,不能因为感染就失去工作。

相关标签
艾滋病
预防艾滋病

在线提问

最少可输入50个汉字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值班医生 MORE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