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刚才咱们谈到了治疗,下面提到用药,心律失常可以长期选用中药治疗吗?
曹克将:我们心律失常药物有四大类,我们叫一类、二类、三类、四类,四大类的抗心律失常药。
中药用于抗心律失常的治疗前几年是肯定没有,只不过是最近有两个药物,一个就是由我牵头在国内做的叫参松养心胶囊,我带头做的,我是组长,国内一共有20多家三甲医院,包括像我们医院,包括阜外医院,包括上海中山,都是有名的大学附属医院,我牵头做的,也有我们中华心电生理起搏分会几个主委、副主委共同支持的,已经结束了。但一般情况下,在这之前没做临床研究之前如果你问这个问题我说抗心律失常只能用西药,不能用中药。我们抗心律失常药物一共有四大类,不管哪一大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只能作为改善症状或者心动过速发作的时候给药以后中止,但是不能治疗,这是药物和非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区别),介入可以治疗,但是用药物治疗吃了可能不发了,但是不吃马上又来了,不能治疗。西药问题在哪,很多西药有严重的副作用,现在比如说一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最早的比较多的是用奎尼丁治疗房颤,奎尼丁容易引起晕厥甚至把病人死掉的,我当学生的时候就看到有两个病人吃奎尼丁以后死掉了,所以这个药物现在在我们国内已经不生产了,但是有一定的作用。
二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和四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二类是?受体阻滞剂,也只能作辅助治疗,不能治疗,它的副作用可以导致严重的心动过缓。目前作用较好的是三类,主要是可达龙,可能是目前较好的,三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对心脏没有多大副作用,但是心脏以外的,特别是引起甲状腺,差不多50%左右对甲状腺有损害,大概有一半左右是甲状腺功能亢进,一半左右是甲状腺功能减低,因此像这种病人长期吃可达龙肯定不行,只能短期治疗。
第四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它的作用更受到限制,因此我们一类、二类、三类、四类抗心律失常药物都是西药,只能作为改善症状,不能治愈,另外有很多的副作用,甚至可以引起心律失常,所以抗心律失常药物受到很大的挑战。
刚才我讲的参松养心胶囊是一个中药,是我们以岭药业生产的,我这个人在国外待的时间很长,别人都说曹克将根本不相信中药,为什么我们跟中药走在一起呢,是因为我们有一个搭桥的病人,他甲状腺功能不好,不能用三类抗心律失常药可达龙,病人的室早很多可达5万次,病人生活质量大大的受到限制,我们的老主任说这个病人怎么办,有没有其他的办法,正好以岭药业给了我们一个药,说能不能把这个试试,我根本没有当回事就把这个药给病人吃吃,没想到这个病人起到非常好的效果。然后我们又把同样的药物给了类似的病人,也得到很好的效果,由此我们讲,厂家又来找我们,我说我们可以给你做验证,现在我们在临床上最有影响的就是循证医学,就叫临床研究,做的不是一例,做了上千例、上万例,我说你要想把这个药作为中药,尤其是抗心律失常药叫大医院都承认你必须要做临床研究,刚开始他们还不太愿意,因为要花钱的,做研究还要自己送药给人家,一分钱不能收的。厂家说服了同意了,现在又在我们自己医院的心脏中心去试,我们给他做了30多例,发现有一定的效果,我们就在江苏省搞了6家三甲医院再试,我们用的对照药是西药慢心律抗心律失常药Ib类,发现比它好。我就跟他讲,你要国内都承认你,就要在国内搞临床验证,他们厂家逐渐逐渐接受这个观点,最后在国内23家三甲医院,像我们医院、像阜外医院,都是大医院,最后我们用了2年时间把研究结果揭盲了。
我们这个研究的设计跟国际上的循证医学是一样的,最后得到的结果证实这个药比慢心律好,所以现在我就回答你的问题,不是说所有的中药都不行,参松养心胶囊,我们观察主要是观察室性早搏的,我们的研究结果证实它对室性早搏的治疗,包括对有心脏病和没有心脏病的室性早搏治疗优于慢心律,我现在可以回答,我们国家的祖国医学有些药物,包括参松养心胶囊对抗心律失常应该有效的,但是必须要说明一点的就是,我们国家的绝大多数中药都没有经过临床验证,没有经过临床验证的马上就用于临床,可能至少说我们国内大的医院、有名的三甲医院可能很难接受,所以现在我们的中药绝大多数是小医院,不是大医院,尤其不是在西药有名的,中药可以在中医院研究,但是在西药,像我们大学附属医院,几乎可能不接受。但参松现在都接受了,就因为我们在国内进行临床验证了,并且我们开了很多很多会,我估计听会一定不少于3万个医生,因为大家觉得这个研究是经过科学验证的,认为它是有效的,所以现在有些中药只要经过严格的临床研究,经过科学的临床研究证实,应该说它还是有价值的。但我刚才讲,毕竟我所指的到目前为止,我们国内的绝大多数中药治疗各种各样的病,参与做临床验证的非常非常少,现在已经开始证实了。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