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各位网友收看本期健康访谈栏目,春季气温转暖,空气潮湿;夏季天气暖和,空气湿度也较大,因此,春季和夏季也成了小儿猩红热高发的季节。猩红热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患者或携带病菌者通过呼吸、打喷嚏、说话等产生飞沫,通过呼吸道传播细菌,也可通过皮肤伤口或产道等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5岁~15岁少年儿童。为此,求医网特别邀请了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陈福雄主任做客本期访谈栏目,专家提醒家长要注意远离传染源,防范小儿猩红热的发生。
陈福雄主任提醒家长注意预防小儿猩红热
专家介绍:
陈福雄 主任医师,儿科主任。1983年毕业于广州医学院,硕士。1991_1993年赴美留学。专长于小儿血液、肿瘤的诊断治疗,对儿科危重疾病的监护、抢救及新生儿疾病诊治也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主持人:小儿猩红热常发季节是什么?
陈福雄:小儿猩红热在春夏多发,家长需警惕
春季和夏季是猩红热的高发季节。春季气温转暖,空气潮湿;夏季天气暖和,空气湿度也较大,满足了血性链球菌的生存和繁殖条件,它们得以大量滋生。而在冬季,气温低,细菌的活性有所降低;秋季气候干燥,也不适宜细菌存活,因此在这两个季节的发病率相对较低。
猩红热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患者或携带病菌者通过呼吸、打喷嚏、说话等产生飞沫,通过呼吸道传播细菌,也可通过皮肤伤口或产道等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5岁~15岁少年儿童。
主持人:患儿发病期间需要注意什么?
陈福雄:患儿发病期间注意多饮水。“一般猩红热患儿会出现皮疹,全身发红,大多数不会很痒,但是猩红热感染之后,临床表现最为严重的就是发高烧严重的患儿会有39摄氏度甚至是40摄氏度的发热,并出现咽喉炎,咽喉充血,化脓,疼痛,但只要能诊断出来,就可以使用抗生素治疗。然而,如过患儿本身出现炎症反应,发高烧,精神萎靡,炎症局部表现剧烈,那么则要引起重视,譬如控制体温,退烧等,但要注意较好不要用酒精等刺激性药物擦拭全身,因为患儿本身有皮疹。”陈福雄主任如是说。
此外,一定要注意让患儿多喝水,预防患儿出现脱水。如果患儿咽喉疼痛,烦躁不安,可以使用镇静药物帮助患儿镇定和休息。同时,家长要注意患儿的饮食。猩红热患儿饮食应清淡,宜食高热量、高蛋白质的流食;伴有咽峡炎的患者,在进食时可能伴有疼痛,予以软食或流质饮食是很有必要的,如牛奶、豆浆、蛋花汤、**羹等含优质蛋白高的食物,还应多给藕粉、杏仁茶、莲子粥、麦乳精等补充热量;恢复期应逐渐过渡到高蛋白、高热量的半流质饮食,如鸡泥、肉泥、虾泥、肝泥、菜粥、小薄面片、荷包蛋、龙须面等;病情好转后可改为软饭,但仍应注意少油腻及无辛辣刺激的食物;如合并急性肾炎,应给少盐、低蛋白质、半流质饮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