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病人的宜忌
(1)宜常取食易于消化、质地较软的食物。
(2)力求大便通畅,宜食用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银耳、海带等。
(3)宜摄取具有润肠作用的食物,如:梨、香蕉、菠菜、蜂蜜、芝麻油及其他植物油、动物油。
(4)宜选用质地偏凉的食物,如:黄瓜、苦瓜、冬瓜、西瓜、藕、笋、芹菜、菠菜、莴苣、茭白、蕹菜、茄子、丝瓜、蘑菇、鸭蛋、鸭肉等,以免加重仙热而导致便血。
(5)久治不愈、长期出血、体虚者,宜适当翰良滋补性食品,如桂圆、红枣、莲子、百合、牛奶、芝麻、蜂蜜、核桃等。
痔疮病人的饮食禁忌
(1)禁食辛辣刺激、油腻、煎炸熏烤及热性食品,如:羊肉、狗肉、生蒜、生葱、辣椒等,同时也应禁烟、禁酒。
(2)忌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忌吃燥热、肥腻、煎炒等助热助湿的物品,忌吃发物和烟酒。
主持人:很多患者得了痔疮之后都会网上查了好多,有的说要改善就每天用热水坐浴,说是加速血液流动,又有的说是应该冷水,不然就更加红肿了!那到底我们该用怎么外治方法呢?
陈凯主任:很多患者比较关注外治方法,外治方法是治疗痔疮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尤其对于痔疮1、2期和痔疮手术后的护理治疗,说道坐浴,我们比较建议的是温水坐浴,温度不宜过低也不宜过高,约40摄氏度左右就可以了,我们建议每晚睡前或便后可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或中药水煎熏洗,都有较好的效果,常用熏洗方为五倍子汤或苦参汤,或选用芒硝、金银花、连翘、苦参、地榆、马齿苋、川椒等1~2味煎水熏洗,可起到活血消肿,清热止痛,收敛止痒的作用。
主持人:有些患者反应痔疮时好时坏,出血疼痛时而不定,请问该怎样去治疗?
陈凯主任:痔疮发作时应及时到医院治疗,不要自己乱用药,也不要轻易相信某些偏方。治疗痔疮,首先要明确痔疮的分类和分期,如果痔疮发生在肛门齿状线之上,称为内痔,之下则为外痔,如果上下都有即为混合痔。内痔一般不疼,因为空间大,不容易受压,但这也不是一定的,如果有血栓形成,还是会痛。因为发生部位黏膜薄,所以会有出血、脱垂等典型症状。外痔的典型症状是痒、烧灼感、肛门周围脏,由于静脉血流淤滞,会导致血栓形成,所以疼痛较为常见。至于分期,根据脱垂的情况,可以分为4期:1期为痔疮不脱垂;2期为有时脱垂,但是自己能还纳;3期为痔疮自己不能还纳,需要用手推回;4期为用手也不能推回。我们不能只根据脱垂是否严重来判断病情是否严重,因为每个人的肛管长短不一,会影响脱垂程度。采用何种方法治疗,还需要结合症状,有些患者,出血的现象比较偶然,只是在大便干燥等情况下发生。偶见痔核,在大便时脱出,并且在便后能自己回去。一般认为,这样的情况可以对其采取保守治疗的方法,了解痔疮药品的不同剂型,对症下药。
目前痔疮药的主要剂型有:膏剂、栓剂、片剂、贴剂、散剂、喷剂等。其中占主流地位的剂型为膏剂和栓剂,这两种剂型均是肛门直接给药,药效迅速到达而不会刺激肠胃。膏剂更适合外痔治疗,栓剂更适合内痔治疗,两者结合使用适合于混合痔的治疗,其中栓剂携带使用起来更加卫生、方便。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和麝香痔疮栓是这两种剂型的典型代表。
主持人:有些患者得了痔疮至少十几年了,用药好还是动手术切除了好,有人说即使动手术也除不了根,是真的吗?我们该用手术治疗好?
陈凯主任:对于大便时出血频繁,或痔核频繁脱出,不能自行回纳,甚至平时也脱垂于肛门外,这些患者很容易发生嵌顿,并有可能由此引起剧烈的疼痛,则要考虑尽早采取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而到医院就诊的患者,大部分是属于3期甚至4期,需要手术治疗的痔疮。手术治疗是目前对于属于3期甚至4期痔疮较好的治疗方法。
手术的话,我们现在是采用吻合器直肠黏膜环切术(PPH手术)来治疗,必须知道的是,痔血管有一整圈,一个部位治好了,别的部位有可能再发,所以术后又出现痔疮,不一定是复发,可能是新的病灶,采用PPH手术,可以降低新的病灶出现的几率。另外,与传统的痔疮手术比较,PPH手术还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少,患者几乎无痛苦;该手术仅切除多余的直肠粘膜,避免了损伤肛垫的正常组织结构,术后也不会发生肛门狭窄等并发症,这样也能缩短术后患者恢复的时间。
主持人: 在我们“问医生”论坛,经常有网友非常关注PPH术后并发症,比如感觉肚子涨,肛门有下坠感,就是想拉大便的感觉,正常吗?还有PPH手术后是否会复发吗?
陈凯主任:事实上我都很清楚PPH手术优势:
1、无排便障碍
2、显著地减轻术后疼痛
3、显著地减少术后出血
4、显著地缩短住院时间
5、显著地加快康复周期
同时我也应该清楚的了解下PPH手术的并发症,术后出现肚子涨,肛门有下坠感,就是想拉大便,这是正常的感觉,不必过于担心,还有PPH手术是否复发,作为一个负责任的说法,我们只能这么回答:PPH是目前治疗痔疮较好的手术,并发症最少,复发率最低。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