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 > 不孕不育 > 遗传咨询 > 身高是谁的遗传大?——父母各占一半。

身高是谁的遗传大?——父母各占一半。

时间: 2013-03-25 19:14  来源: 求医网   编辑:

  身高是谁的遗传大?——父母各占一半。

  网友提问:身高是谁的遗传大?——父母各占一半。

  廖世秀:近半个多世纪以来,由于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人群营养普遍改善,使少年儿童体格的增长逐年提高,青春期到来逐步提前。国内的情况与欧美及其它亚洲国家一致。例如广东地区80年代与50年代比较,7至18岁的青少年,男孩身高增长了8.74厘米,体重增加5.38公斤;女孩则增高6.81厘米,体重增加4公斤。女孩的月经初潮年龄每10年平均提前4个月。这些客观事实理所当然地使近年来青少年以及父母们对身高的要求比以前提高了。

  那么,除去营养状况外,孩子的身高有多少掌握在父母的手里?

  据说——70%。

  父母的遗传是决定孩子身高的主要因素,因为决定身高的因素35%来自父亲,35%来自母亲。假若父母双方个头不高,那就要靠宝宝后天那30%的努力了。

  所以,那种爹矮矮一个,娘矮矮一窝的说法,也不一定正确哦!

  网友提问:性格是谁的遗传大?

  廖世秀:当你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绝大多数人会说是由父母亲决定的,这没有错,但是相同的父母会生出不彩虹格的孩子,这说明父母决定的同时,还有另一个因素影响孩子的性格。

  父母亲的性格决定孩子的性格,这是有生物科学依据的,一个受精卵培育出一个健康的孩子,从基因遗传的角度更能说明这个问题,但是受精卵在成长过程中,一定要吸收环境的能量,才能长大,吸收什么样的能量分布,与遗传因素共同决定孩子今天的性格,才是更加科学的分析。环境的能量是带有一定信息的内容,这个信息内容一定会影响孩子的性格。

  由于性格是信息的体现,信息是物质粒子的不同组合,从光子是物质基本粒子来看,光子组合是光子信息,物质质量大带有的信息多,父母双方中母亲的卵子质量比较大,同时受精卵在母亲体成长10个月,说明母亲对孩子性格的影响相对父亲要大。但是不同的父亲有不同的结论,如果父亲的精子质量相对其它人的精子质量要大,对孩子的性格贡献要大。

  由于受精卵子在母亲体内生长10月以后,要出生,在出生以前受母亲体现环境影响要大,出生以后,外界环境对孩子的影响要大,因为孩子出生以后要吃可喝,要不断从环境中吸收环境的所有频率的光子信息能量,环境的光子能量分布对孩子的信息能量分布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孩子出生在不同的年份,环境的光子信息不同,孩子的性格会在原来的基础上有大的变化。特别是第一年,孩子的质量可增加一倍左右,对孩子的性格影响是巨大的,孩子长到7岁,大脑发育完成成人的70%以上,性格已经定型。这就是国内人所说:从小看大,三岁看老的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这一篇文章也是支持一种说法,孩子的属相会不同程度影响孩子的性格。出生在不同的月份也会构成一定的影响。

  综合分析,孩子的性格由父母决定的同时,一年环境信息影响孩子的性格。主要原因细胞吸收环境能量才能长大,环境能量带有信息,影响,决定性格。(赵丰军)

  但是也有人说,性格是父亲的遗传大。性格的形成固然有先天的成分,但主要是后影响。比较而言,爸爸的影响力会大过妈妈。其中,父爱的作用对女儿的影响更大。一位心理学家认为:“父亲在女儿的自尊感,身份感以及温柔个性的形成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另有一位专家提出,父亲能传授给女儿生活上的许多重要的教训和经验,使女儿的性格更加丰富多彩。

  好吧,现在我们的认识就到这儿了,你认为呢?

  网友提问:我跟老公都长得挺黑的,可我不想生下来的宝宝也是个黑天使。长成什么样到底是谁决定的?

  廖世秀:黑夫妻想生白宝宝,孕妇可多吃富含维C的食物。维C对皮肤黑色素生成有干扰作用,减少黑色素沉淀,婴儿皮肤会白嫩细腻。

  推荐食品:番茄、葡萄、柑桔、菜花、冬瓜、洋葱、大蒜、苹果、刺梨、鲜枣等蔬菜和水果,其中以苹果为较好。

  网友提问:我跟老公都是干性皮肤,一到冬天就很容易皲裂,怎样才能让宝宝不受这份罪呢?

  廖世秀:夫妻皮肤粗糙,孕妇应常吃富含维A的食物,能保护皮肤上皮细胞,使日后孩子的皮肤细腻有光泽。

  推荐食品:动物的肝脏、蛋黄牛奶、胡箩卜、番茄以及绿色蔬菜、水果、干果和植物油等。

  网友提问:我家有遗传黄头发的基因,姐姐家的孩子现在一岁头发还是黄黄的,我的宝宝会不会也会遗传啊?

  廖世秀:如果夫妻头发不好,孕妇可多吃富含维B的食物,可以使孩子发质得到改善,不仅浓密、推荐食品:瘦肉、鱼、动物肝脏、牛奶、面包、豆类、**、紫菜、核桃、芝麻、玉米及绿色蔬菜。 乌黑、而且光泽油亮。

相关标签
遗传咨询
不孕不育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值班医生 MORE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