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 > 血栓性静脉炎 > 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病理

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病理

时间: 2013-03-29 10:53  来源: 求医网   编辑:

  记者:该病的病理又是什么?

  专家:静脉输入各种抗生素或高渗葡萄糖溶液等,不仅会损害内膜,发生血栓形成。病变一开始就是广泛的整条浅静脉血栓形成,迅速导致整条浅静脉壁的炎症反应,甚至累及静脉周围组织,并有渗出液。局部表现有疼痛、肿胀和压痛的索条柱,往往伴有全身反应,但多不严重。一般经过7-12天后,随着炎症的消退和渗出液的吸收,遗留无痛性硬索,棕色色素沉着。有些病历经过一段过程,局部可以重新建立血液循环;甚至在间隔相当长时间后,受累浅静脉再通,又可做为输液途径。

  导管所致的特殊严重类型病变――血管壁化脓,称为化脓性血栓性浅静脉炎,好发于大面积烧伤和危重病人及免疫功能低下者。直接致病原因有革兰氏阴性细菌、葡萄球菌等。化脓性病灶常位于静脉内导管顶端处。

  血栓性浅静脉炎多不累及深静脉,因而不致引起肢体静脉回流障碍。浅静脉内血栓形成以激发血管炎症为主,大都和血管壁紧密粘着,因而不致脱落而酿成肺栓塞。

  记者:具有什么临床表现与体征呢?

  专家:血栓性浅静脉炎全身反应症状比较轻,局部症状比较明显,典型的表现,往往有损伤病史可查的病人,局部突然出现网状和柱状的红肿条状物,皮肤温度升高,有明显的疼痛和压痛。疼痛可于2-4周内减轻或消失。

  导管引起的化脓性浅静脉炎症状比较重,常呈败血症,重症病人不明原因的败血症,甚至出现脓毒血症,此时追查原因,应检查输液的导管。

  临床检查时可在表皮触及索条状物,开始比较软,表面红,因受炎症浸润范围有0.5-1厘米宽,但长度不等。炎症消退后,索条状物坚硬,扪之类似管状。当网形浅静脉受累时,红肿可呈银叉或珠状,拉紧皮肤时更清晰。当局部炎症逐渐消散,局部皮肤色素沉着,开始为棕色后呈紫禢色。化脓性浅静脉炎局部疼痛、压痛、红斑和水肿比较重,甚至可以从切口中挤出脓性液体来。

  记者:需要做哪些辅助检查?

  专家:浅静脉炎一般不发热,有少数病人低热,白细胞轻度升高,对诊断有怀疑者,应进行病理检查。化脓性浅静脉炎,白细胞数升高可达到20*109/L以上。

相关标签
专家
访谈
董国祥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值班医生 MORE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