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 > 儿科 > 小儿尿道下裂 > 儿科医院专家王庆田谈小儿尿道下裂危害

儿科医院专家王庆田谈小儿尿道下裂危害

时间: 2013-07-31 15:13  来源: 求医网   编辑:

  主持人:网友朋友大家好,小儿尿道下裂是一种可怕的疾病。近些年来,小儿尿道下裂发病率也在迅速上升,小儿尿道下裂有哪些预警信号呢?在今天的节目当中,我们请到了儿科医院王庆田教授,王教授您好。

  王教授:主持人好,网友朋友们好。

儿科医院 王庆田教授

  主持人:今天非常欢迎您作客到我们节目现场来和大家一起聊聊小儿尿道下裂的那些事。首先想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什么是小儿尿道下裂呢?

  王教授:尿道板源自泄殖腔和尿生殖窦壁的向外生长。尿道发育开始于胚胎10mm阶段(大约发育的第4周),这时尿道板被认为是内泄殖腔前壁的增厚。尿道板任一侧尿生殖窦的生殖部分腹侧的尿道褶发育形成尿道沟。这些尿道褶表面覆盖上皮,尿道褶之间的尿道沟被称为初级尿道沟。次级尿道沟在胚胎35mm阶段发育(大约第8周),是初级尿道沟顶部分解的结果。这个过程的持续形成了最后的尿道沟。在男性胎儿50mm阶段(大约发育的第1 1周),睾丸间质细胞(Leydig细胞)的数量、大小和功能增加,尿道褶开始向膜侧中线融合形成尿道。经过相似的过程,阴茎头部尿道的近段部分很快形成,并分化自尿道板(内胚层起源)。阴茎头部尿道的远段部分由向尿道板远端生长的表面上皮(外胚层起源)薄层内生形成,发育完成时变为复层鳞状上皮。

  “发育停滞”学说是对尿道下裂最合理的解释,它解释了伴随尿道下裂的三个典型特征:阴茎弯曲、尿道下裂的尿道口和包皮缺乏。大约在尿道关闭完成的同时,阴茎完全伸直,这恰好在包皮形成之前。

  近期研究证实,纤维生长因子(FGF)-10基因受到干扰可能导致尿道下裂。Hoxa13基因变异和功能缺失将导致尿道板上皮Fgf8和Bmp7表达的联合缺失,导致尿道下裂发生。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值班医生 MORE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