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儿童间断性大便带血是怎么回事?
谢丹宇:儿童型肠息肉以直肠、乙状结肠多见,发病年龄在1~10岁,其中发病高峰年龄在3~6岁,以男孩多见。息肉通常呈圆形或卵圆形,表面光滑,直径从数毫米到2cm不等,多数小于1cm。息肉较大的多有蒂柄,少数呈粗糙颗粒状或分叶状,色淡红色或暗红色,切面可见大小不一的囊腔,囊腔内充满灰白色粘液或灰黄色脓性液体。一般情况下,这类息肉是不会发生恶变的,临床上多以便血为**症状,表现为间断性大便带血,多为鲜红色。长蒂或息肉接近肛门的,可有息肉脱出,这个时候造成腹痛的现象比较少见。
息肉较大的,有时可引起肠套叠,以致造成肠梗阻而出现腹痛的症状。如果息肉继发感染的话可表现为粘液便或粘液血便,因而常常被误诊为出血性结肠炎,此类患者往往给予抗菌类治疗症状会好转,给人假象是验证反应导致的而反复使用抗菌素治疗,既延误了病情,又滥用了抗菌素。部分肠息肉的患儿因长期便血,可发生慢性贫血、营养不良,甚至可影响到生长发育,因此,一旦发现肠息肉,应及早处理。
主持人:儿童型息肉临床表现有哪些?
谢丹宇:但又由于儿童型息肉临床表现不一定非常典型,而且大多数儿童都不会清楚确切地表述症状,因此仅靠临床症状来诊断还是较为困难的。怎样才能及时发现息肉并做出处理呢?过去小儿结肠息肉的诊断主要依靠直肠指诊、X线气钡灌肠等,但直肠指诊只能用于检查近肛门处的直肠息肉,而X线气钡灌肠虽然可以完整地观察结肠的情况,但检查的时候比较费时,且有辐射损伤,漏诊率也较高,并可出现假阳性。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