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 > 神经科 > 头痛 > 头痛的先兆有哪些

头痛的先兆有哪些

时间: 2013-12-25 09:25  来源: 求医网   编辑:

  3、从先兆到头痛

  由先兆发展到头痛的机制,主要是CSD激活了三叉神经核,而三叉神经核是中枢调节疼痛的路径,然后三叉神经系统通过脑干引起脑外循环特别是脑膜血管的舒张和炎症反应从而引发头痛。

  另一种观点认为CSD波可能直接累及皮质-皮质下与脑干伤害感受器之间的网状结构而引起头痛,有些只发生先兆而无头痛的患者,可能就是由于CSD未能扩散至该区域的缘故。

  那些无先兆的偏头痛是如何引发头痛的。

  研究发现,无先兆偏头痛在头痛发生之前枕区有扩散遏制的神经活动,提示有先兆和无先兆的偏头痛均在发生头痛之前有类似的皮质活动,只是无先兆偏头痛的先兆症状处于“静止”状态而没有表现出来。

  4、头痛的机制

  研究表明,当血管周围的三叉神经末梢受刺激后,释放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神经激肽A、NO合成酶、垂体腺甘酸环化酶激活肽等血管活性肽类物质,其中以CGRP含量最多,这些物质具有强烈的扩张血管作用,并使颅内痛敏组织过敏,轻微的刺激即可产生剧烈疼痛。

  此外,中枢神经系统中存在着固有的疼痛处理通路及调整疼痛信号的传递机制,来自皮质、丘脑、下丘脑的刺激触发脑干中缝核群,其下行性纤维通过脊髓的内啡肽能中间细胞、作用于三叉神经脊束核及脊髓后角细胞,遏制痛觉传入;其上升性纤维控制着三叉丘系中疼痛冲动的传导。该处神经元调节机制缺陷,导致神经递质释放障碍,引起无菌性血管炎症反应和硬脑膜水肿,导致头痛发生。同时这些刺激也触发启动源自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的脑干内源性镇痛系统,从PAG发出纤维至中缝核遏制三叉神经传入冲动的发放。当三叉神经血管系统及内源性镇痛系统功能异常时,即可诱发偏头痛发作。

  5、中枢致敏、神经调节与偏头痛

  有一些患者在偏头痛发作时出现头部皮肤甚至上躯干、上肢的异常性疼痛,提示有中枢三叉神经系统致敏现象,中枢致敏也使得偏头痛程度加剧,并使疼痛时间延长。

  研究表明,偏头痛发作时中枢三叉神经元痛觉致敏。

  对无先兆偏头痛发作期的研究发现,启动头痛的主要区域位于脑干。三叉神经后核、孤束核、蓝斑、中缝核的神经元活性增高,PAG腹外侧、丘脑内侧、下丘脑亦可见Fos表达增多,说明参与调节疼痛信号传导的这些区域被激活与偏头痛发病有关。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在疼痛调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结构功能异常与偏头痛有关。研究发现,发作性偏头痛的缓解期和慢性偏头痛患者的中脑PAG中有铁的异常沉积,主要原因是PAG被激活后氧化物增多引起自由基介导的细胞损伤。

  综上所述,近几年,由于先进的检测手段和研究方法的出现使偏头痛的基础理论和临床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使我们对其发病机制的认识逐步趋向成熟,将来可以进一步在分子水平上加以研究以便为临床治疗开辟更广阔的前景。

相关标签
头痛
头痛治疗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值班医生 MORE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