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 > 神经科 > 头痛 > 偏头痛患者的分布比例

偏头痛患者的分布比例

时间: 2013-12-25 09:25  来源: 求医网   编辑:

  5、女性生理诱因

  ①青春期前,男女患病率相似;

  ②青春期后,女性发病较男性明显增多;

  ③女性月经来潮时,常见头痛发作;

  ④绝经后、妊娠期,头痛减轻。

  偏头痛患者的分布比例

  偏头痛是一种原发性头痛,反复发作,发病率在欧美国家为10%~15%,国内为0.06%。

  患病年龄,国外以25~45岁多见,国内以20~45岁多见。男女患者的比例国外为1:2~3,国内为1:4。

  【发病机制】让您对偏头痛的理解不再复杂

  近年来对神经生物学和基因调节方面的研究以及脑影像学的发展,发现了偏头痛的一些发病新机制,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

  缓解期神经元兴奋性增加;

  皮质扩散遏制(CSD)触发先兆;

  三叉神经系统激活和中枢疼痛调节系统功能异常导致头痛的发作;

  导水管周围灰质(PAG)进行性受损使得头痛发作时间延长,并使发作性偏头痛转变成慢性偏头痛。

  1、偏头痛缓解期

  缓解期大脑皮质尤其是枕区的神经元兴奋性增高,该期如果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刺激就可以触发头痛。

  研究发现,有先兆偏头痛患者在缓解期,其枕皮质神经元兴奋过度。

  脑磁图描记和功能磁共振成像(Mf-RI)的应用,则进一步发现大脑皮质枕部、枕颞、枕顶部兴奋性异常增高。

  由于偏头痛发作与枕部皮质神经元细胞膜兴奋性有关,所以各种影响神经元兴奋性的因素均可以改变触发偏头痛的阈值。

  中枢神经元兴奋性增高涉及到多种细胞机制,Ophoff等发现家族性偏瘫性偏头痛(FHM)的染色体19p13脑特异性电压门控P/Q型钙通道A1亚单位基因(CACNA1A)有错义突变,导致钙通道功能缺陷。

  此外,研究还发现,偏头痛患者存在线粒体DNA调控区的序列变异,它可能导致大脑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破坏了细胞内外离子的动态平衡,细胞膜不稳定,使大脑受到刺激时神经元易于去极化,最后产生CSD。

  2、先兆的发生

  20%的偏头痛患者有先兆,专家指出偏头痛先兆症状之出现,表现为缓慢、有规律扩展,如闪烁、暗点周边亮光呈锯齿状,该暗点始于视野中心,约经过10~15分钟对称性扩展到周边(颞侧),又经过10~15分钟逐渐消失。

  研究表明,偏头痛先兆的脑电活动始于视皮质17区,然后扩散遏制引起。皮质扩散遏制(CSD)样神经电活动是先兆发生的基础。

相关标签
头痛
头痛治疗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值班医生 MORE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