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 > 妇科 > 人流 > 汤金兰教授谈:您可能不知道的人流问题

汤金兰教授谈:您可能不知道的人流问题

时间: 2013-04-07 17:24  来源: 求医网   编辑:

  都说怀孕是女人最美丽的时候,但是对于意外怀孕的女性来说,不仅没有美丽和喜悦,反而多了忧愁和担心!确认怀孕后,如何正确处理、终止妊娠,把伤害减少到最小,是当务之急。带着女性普遍关心的人流疑问,我们采访了军事医学科学院妇科主任汤金兰,希望能帮到女性同胞们。


\

  专家简介:

  汤金兰,中华医学会会员,四川性学会会员,曾担任三甲医院妇产科主任11年,四川省生殖健康研究中心不孕不育研究组组长,现任军事医学科学院妇科主任。 1980年毕业于广州中山医科大学,先后赴安徽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第四军医大学进修学习,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28年,对妇科炎症等常见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能熟练进行妇科、产科手术。多次参加国内医学学术会议,曾应邀参加了在新加坡举办的世界妇科学术会。多篇论文载入,《现代妇产科理论与临床》《国内理论与实践进展》等著作。

  主持人:做人流最适宜的时间?

  汤金兰:在妊娠10周以内做人工流产最为适宜。因为人工流产手术越早就越简单、越安全;反之,手术就复杂,手术后康复时间也就慢。

  主持人:哪里做人流好?那种人流好?

  汤金兰:未分娩的妇女尽量避免传统的人工流产或药流。若不得不实施流产,建议较好选择呵护型号产道镜人流术。特别是那些曾经多次刮宫或短时间内做过两次以上流产的女性,她们的子宫壁已经比较薄了,更应该选择实施呵护型号产道镜引导下的宫腔取胚术。如果因经济原因则可选择无痛人流术,尽量减少多种并发症。

  主持人:药流可能会出现什么特殊情况?

  汤金兰:据统计,“药流不彻底”的比例大约占到10%。比如有部分患者不能在预期的第三天排出妊娠物,这就需要患者在家中留意每一次的排泄,需要使用特殊的便盆,待妊娠物排出时,需将其带回医院检查。如果一周内仍未排出,切记返回医院就诊。药流不全或药流失败者仍需要进行清宫术。

  主持人:什么是微管人流?

  汤金兰:人流的原理很简单,其实就是将吸引管导入人体宫腔,然后利用压力将绒毛吸走,从而把孕卵移出体内,避免继续发育,终止妊娠。人流时选用的吸管是需要根据患者的孕周大小来决定,一般用7号和6号吸管,如果孕周已经是10周以上,可能需要选择8号吸管。孕周小于6周的话,可以选用5号吸管。因为吸管是需要通过宫颈进入宫腔内的,如果吸管大了,意味着宫颈扩张也需要增大,而这个恰恰会给患者带来更多的痛苦

  所谓微管人流,是指人流时采用一种新型纳米材料的微软吸管,取代传统人流的粗大金属吸管,因此操作时不再需要扩张宫颈,并大大减少了人流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更安全。

  主持人:什么可视人流?

  汤金兰:人工流过程中,如果绒毛不能尽快完全吸出,容易造成出血过多。为了尽快寻找并吸走绒毛,可视人流由此而生。超导可视人流术是在彩色B超引导下进行,呵护型产道镜人流术是在宫腔镜直视下进行,总之可视人流具有快速准确、安全微创等特点,有效避免人流并发症的发生。

  主持人:无痛人流是否真的无痛?

  汤金兰:无痛人流在手术过程中采用静脉注射进行全麻,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没有疼痛的感知。对于患者来说,可以说是比较人性的做法。

  主持人:手术后一定要用药吗?

  汤金兰:医生会给患者使用一些让子宫恢复的药物等,目的是更快地帮助身体的恢复,预防感染。特别是五行阻孕人流术,一方面采用最先进的呵护型产道镜人流技术,把人流手术本身的伤害减少到最低水平;另一方面,特别强调术后的系统养宫治疗及中医调理,能迅速恢复女性的正常内分泌功能。

  当然,患者在做完手术后必须注意休息和卫生,适当的饮食保健,这些对患者身体的恢复是非常重要。因此,人们常说流产也要坐“小月子”,这个说法是正确的。

  主持人:人流前应注意些什么?

  汤金兰:发现自己怀孕后而又不想生育时,应尽量争取在10周内做人工流产。因为妊娠月份愈大,手术并发症愈多,故不要等妊娠月份大了再行流产或引产手术。作人工流产术前1周内应避免性生活,术前1日要洗澡、更衣,避免着凉和感冒。手术当天早晨禁食或喝点糖开水。体温超过37。5℃时应改日手术。手术时要与医生密切配合,不要过分紧张。

相关标签
人流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值班医生 MORE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