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 > 整形科 > 面廓 > 术前是否可以应用计算机进行手术模拟预测手术后的效果?

术前是否可以应用计算机进行手术模拟预测手术后的效果?

时间: 2013-03-26 15:17  来源: 求医网   编辑:

  网友:术前是否可以应用计算机进行手术模拟预测手术后的效果?

  张智勇:可以,我们可以应用相应的软件对CT或X-ray进行分析来判断截骨手术的过程和大致的手术后效果。但是完全实现准确的效果预测还是存在很多的不可能。因为手术本身是手术医生根据患者来操作,而不是计算机控制的车床加工零件,人体是很复杂的有机体,即有精细的一面也有粗线条一面。同样每个人软硬组织的性质不同,即使同样一个人左右侧的反应也会有差距,因此目前术前通过计算机进行术后容貌的预测,我们认为是不准确和不现实的。

  网友:咬肌是否需要切除?

  张智勇:咬肌切除的手术本身不难。但是切除术中和术后的一些并发症很难控制和预测,临床上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切除咬肌后出现面部左右不对称,局部不平整,大出血,咬肌萎缩或者位置改变等情况,很难再次通过手术予以矫正,所以我们的观点是咬肌尽量要慎重不要手术。可配合术后注射肉毒毒素进行改善。

  网友:可否按照明星的脸型来要求医生进行骨骼的切除或者按照患者的想法来做手术?

  张智勇:这只是一个方向问题,我们可以参考明星的脸型和患者的要求进行手术,但是我们的手术的目的是要更美,更协调。所有这些目的的基础是建立在保留正常的生理功能的前提下,不切实际,不顾医疗安全,不考虑颌面骨骼生理功能的做法我们是无法接受的。我们的观点是结合实际的临床和辅助检查来制定安全,可靠地手术方案。在安全的基础上进行脸型的重新雕刻。

  网友:软组织是否会下垂

  张智勇:下颌角手术术后软组织下垂的很少。软组织下垂主要集中在颧骨术后,这也和每个人的皮肤的质地,骨骼结构,手术操作以及颧骨降低的程度有关,理论上都会有一定的下垂,但是对于年轻的患者,皮肤质地良好再配以精湛的手术技巧,这个问题就不是大问题了。对于皮肤较松驰,降低程度多的患者如果软组织下垂明显可通过颞部上提进行治疗改善。

  网友:弹力绷带佩戴多久合适?

  张智勇:这个问题没有专门的技术统计结果,但是根据我们的临床经验,术后1个月较好日夜佩戴,中间可以间断休息,比如带2个小时可以休息摘下1个小时,即利于软组织的重新贴附又利于血液回流,减轻肿胀。1个月后可以夜间佩戴建议持续3个月以上。我们临床发现长期的弹力头套的佩戴有利于脸部的塑形和皮肤的年轻化。

  网友:手术需要多久恢复?

  张智勇:手术恢复分为3各阶段

  第一阶段:术后2周,缝线已经拆除,肿胀大部分消退,可以正常进行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

  第二阶段术后的1-3个月肿胀大部分恢复术前的样子,不是很专业的人员很难看出曾做过手术。达到临床恢复,符合中医的伤筋动骨一百天的理论。

  第三个阶段就是6个月以上,这时候软组织肿胀,静脉回流,神经恢复进入到后期,绝大部分的患者完全恢复了正常。骨组织的吸收改建也基本完成,术后效果比较稳定了。但是有极个别的人群需要更长时间的恢复改建才能够复原。

  因此临床上我们经常遇到术后1,2周的患者每天都在担心肿胀和讨论手术效果,这是不恰当的,这个时候是无法判断手术效果的,担心是徒劳的,给自己平添了许多烦恼。因此,对于这种情况不要着急,人体是很奇妙的有机体,外科手术有着严谨的科学体系,神经,血管,软组织和骨组织遵循科学的恢复规律。给它时间,它会给你惊喜。

  网友:神经损伤,下唇麻木能恢复吗?

  张智勇:这个问题出现最多的手术就是颏部的截骨手术,因为颏神经正处在我们手术野中,做这个手术必须要仔细保护颏神经,这也是颅颌面专业医生多年培训的内容。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神经很敏感,手术中只要你看到,显露了这个神经术后他就会有反应,术后就会有暂时性的同侧下唇麻木,但是只要神经不断一定会恢复的。除非极个别的解剖变异的患者会发生长期性的不可逆的损伤。恢复的时间长短不一,大多数在术后1-3个月就可以完全恢复,有的则需要1-2年时间。

  网友:下颌角截骨手术好还是磨骨手术好?

  张智勇:这个问题是人为炒作提出的问题,就像吃饭用筷子好还是刀叉好一样,只要吃饭的目的达到了,工具是次要问题。理论上各有优缺点,主要看操作医生怎么应用。我们认为磨骨和截骨不能截然分开,需要磨的地方就磨需要截骨的地方就截骨。只要达到好的治疗效果就可以了。

  专家建议:面部整形不是每个人群,每种类型都能够很好的整形,所以大家应该考虑点后果,手术毕竟不是百分百成功的,希望大家不要那么冲动。

相关标签
面部轮廓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值班医生 MORE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