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哪些病状需要口腔修复呢?
吴利群:可以通过口腔修复治疗的疾病可以分为六大类:牙体缺损、牙列缺损、牙列缺失、牙周病、颞下颌关节病和颌面缺损,前三类是口腔修复治疗中的常见疾病。
牙体缺损—牙齿部分缺损
牙体缺损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牙体硬组织不同程度的外形和质地的破坏和异常,表现为牙体失去了正常的生理解剖外形,造成正常牙体形态、咬合及邻接关系的破坏。牙体缺损是口腔科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率约为24%~53%。
牙列缺损—部分牙齿缺失
牙列缺损是指牙列中部分牙齿的缺失。 牙列中从缺一个牙到只剩一个牙均称牙列缺损。在国内第二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中显示:35-44岁年龄组平均失牙0.88颗; 65-74岁年龄组平均失牙9.86颗。
牙列缺失—全部牙齿缺失
牙列缺失是指口腔中全部牙齿的缺失。 在国内第二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中显示:65-74岁年龄组有10.51%的人全口无牙。
颌面缺损
颌面缺损是指颌骨和面部的缺损。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是咀嚼系统常见病,包括多种疾病状态,主要临床表现为关节及相关咀嚼肌疼痛、开口障碍及关节声响;相当多的病例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头痛。
牙周病
牙周病是指发生在牙齿支持组织(牙周组织)的疾病,它有两种含义。广义的牙周病泛指发生于牙周组织的各种病理情况,主要包括牙龈病和牙周炎两大类;而狭义的牙周病则仅指造成牙支持组织破坏的牙周炎,而不包括仅累及牙龈组织的牙龈病。
主持人:拔牙后为什么还会疼痛呢?
吴利群: ⑴ 拔牙后麻药作用消失。可能出现轻微疼痛,但一般都在24小时逐渐消失,无需特殊处理。如疼痛稍重可适当服用镇静药或止痛药。如果疼痛持续不减甚至逐渐加重,就要寻找其它原因。
⑵ 急性感染。这种情况比较少见,但如不注意无菌操作,便可引起急性感染而致疼痛。因此拔牙时要注意无菌操作,保持口腔卫生预防感染。如已发生炎症应及时治疗,保持局部清洁,全身应用抗生素,并给予维生素和合理的营养。
⑶ 慢性感染。多由于拔牙后牙槽窝内留有异物,如牙结石的碎块、碎牙片、碎骨片及炎性肉芽组织所致。此种情况疼痛一般不严重,主要表现是创口长期不愈合,有轻度充血,偶有少理脓性分泌物及炎性肉芽组织增生。因此拔牙时要注意消除牙槽窝内异物,拔牙后注意口腔卫生,就可避免这种慢性感染。其治疗只需在局部麻醉下彻底刮除那些异物即可愈合。
⑷ 干槽症。多发生于拔牙后3-4天,疼痛剧烈,并向耳部及颞部扩散,局部血凝块坏死脱落,牙槽骨壁坏死,创口有臭味甚至出现张口受限,低热。干槽症的预防是在拔牙时注意无菌操作,拔牙后注意口腔卫生,预防感染,保护牙槽内血块。在估计有可能发生干燥症者,可用羧苄胺液等滴入,有一定效果,一旦发生了干槽症其治疗主要是止痛,消除牙槽内感染及促进正常肉芽组织的生长。局部处理是以1.5-3%过氧化氢液或1:5000高锰酸钾液反复清洗或冲洗拔牙创口,彻底清除腐败物,待无臭味后,再以生理盐水冲洗干净。然后蘸有丁香油或其它安抚止痛消炎药物的碘仿纱条或明胶海绵置于牙槽窝内以保护创面。重者需每日换药,必要时可行局部封闭疗法,服用止痛剂,理疗或全身应用抗菌消炎药。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