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 > 花斑癣 > 让您更多的了解到花斑癣

让您更多的了解到花斑癣

时间: 2013-03-11 15:56  来源: 求医网   编辑:

  让您更多的了解到花斑癣

  主持人:今天专家来介绍及诊断花斑癣花斑癣一种比较严重的皮肤病,主要是因为它的复发性很强,经常在人不经意的时候它就会复发。患者在最开始的时候一般都不会引起患者的注意,好多人都不知道什么花斑癣,知道了这些后下面我们在进行具体的介绍,让您更多的了解到花斑癣。

  王爱平:有不少人认为花斑癣的发生不会有什么危害,只是出汗比较多一点而已,其实不是这样的。花斑癣的发生对人体的危害还是比较大的。花斑癣的致病菌系一种嗜脂性酵母,称为卵圆形糠秕孢子菌或正圆形糠秕孢子菌。圆形糠秕孢子菌,为条件致病菌,当皮肤多汗,卫生条件差,长期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及罹患慢性消耗性疾病时,该菌可由腐生性酵母型转让化成致病性菌丝型,而引起皮肤发病。病原菌为糠秕马拉色菌,又称花斑癣菌。花斑癣菌为人体皮肤的正常菌群。有报道曾从92%正常人的头皮上分离出。其他带菌部位有背、躯干、四肢、面部等。儿童带菌率与年龄有关。年龄越大,带菌率越高。花斑癣菌平时腐生于角质层的表层,为孢子形态。在某些条件下,会从孢子相转变为菌丝相,具有感染力,侵犯周围组织产生损害。诱发因素包括全身或局部使用皮质激素,皮肤使用油脂类制剂、慢性感染、营养不良、细胞外糖原沉着、家族遗传等。但临床上最常见的因素是高温和多汗。这些都可能是引起花斑癣的原因。

  花斑癣的发生对人体的危害还是比较大的。花斑癣菌具嗜脂性,所以皮损多分布于皮脂腺丰富的部位。花斑癣菌能产生对黑素细胞有遏制作用和细胞毒作用的二羟酸,从而使花斑癣损害呈现色素减退。亦有人认为是因为花斑癣菌及其代谢产物能阻止阳光透入局部皮肤而干扰了局部皮肤黑素形成所致。

  主持人:那么花斑癣的病因到底有哪些呢?

  王爱平:花斑癣因紫斑、白斑交替存在,故中医命名紫白殿风。鉴于夏季出汗皮疹斐然,又俗称汗斑。花斑癣是由寄生于表皮角层的花斑癣菌所引起的。该菌为嗜脂性,既往培养常常失败,而今国内屡有培养成功的报道。一般无自觉症状,偶尔出汗时稍有痒感。一定要掌握花斑癣的治疗和症状。

  花斑癣惯发于颈和胸背部位。有时,上肢近端也被波及。基本损害为斑疹,大小如黄豆。新疹是黄褐色或棕褐色,旧的病变呈灰白色。皮损表面附有微量糠状鳞屑,相邻皮诊可互为融合成较大的不规则病灶。一般无自觉症状,偶尔出汗时稍有痒感。

  花斑癣俗称汗斑,是由寄生于表皮角层的马拉色菌引起。在潮湿、出汗过度的情况下易诱发。好发于躯干等皮脂腺丰富部分(胸背),上肢近端也被波及。皮疹以色素沉着或减退斑为主要表现,大小如黄豆,边界清楚,相邻皮诊可互为融合成较大的不规则病灶,其上有细糠样脱屑。冬轻夏重。一般无自觉症状,偶尔出汗时稍有痒感。

  主持人:花斑癣疾病特点有哪些呢?

  王爱平:花斑癣的疾病特点:一、好发季节:夏秋炎热季节多发。二、好发部位:躯干、腋下、面颈等汗腺丰富部位。三、皮疹特点:黄豆大的圆形或类圆形斑疹,表面覆盖淡褐色细薄糠状鳞屑,陈旧损害为色素减退斑。四、自觉症状:轻微。五、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的典型皮损为毛囊性斑丘疹或脓疱样损害,直径2~4mm。

  主持人:花斑癣是怎么分类的呢?

  王爱平:花斑癣分类【1】花斑型初起呈淡褐色,表面发亮,以后出现色素减退。由于新旧皮损混在一起,而呈花斑状。【2】毛囊型损害沿毛囊分面,似毛囊性丘疹或斑片,鳞屑极薄。【3】白斑型除去鳞屑或痊愈后,遗留色素暂时减退。此型预示本病处于缓解阶段。【4】斑片型此型损害较少,一片或数片,表面鳞屑较厚,色泽较深。花斑癣一般就分为这几类。

相关标签
花斑癣
皮肤病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值班医生 MORE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