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医网专访三位专家就患者关心的问题进行了答复
赖安妮主任
红斑狼疮、硬皮病、皮肌炎、多肌炎、干燥综合症等结缔组织病、风湿免疫系统病属世界性疑难疾病,由于西医没有**的治疗方法,许多人谈之色变,难道人类真的没有征服这些疾病的方法吗?
答案是:“否”,世界上许多专家都在不懈地努力探索。治疗红斑狼疮等结缔组织病三项基本原则的发明者,及治疗硬皮病、皮肌炎、多肌炎、干燥综合症等风湿免疫系统病的开拓者--赖安妮主任、张延春主任、童方莉副主任等为主的科研组,就是这样一些频有成就的专家。求医网特邀专家组就患者关心的问题进行了答复。
主持人:赖安妮主任、张主任、童副主任,通过媒体了解到你们治疗红斑狼疮(亚急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皮肌炎、多发性肌炎(多肌炎)、干燥综合症(干燥综合征)、混合型结缔组织病(混合性结缔组织病)、脂膜炎、红皮病、成人斯帝尔、肺间质纤维化(IPE 又称间质性肺炎IIP、纤维性肺泡炎CFA)、原发性侧索硬化等结缔组织病、风湿免疫系统病的新思路新方法,请问您治疗红斑狼疮等结缔组织病的三项基本原则是怎样的?
答:治疗红斑狼疮等结缔组织病、风湿免疫系统病的三项基本原则是:协调机体阴阳平衡,清热解毒,祛除风湿。
我们根据这三项基本原则,筛选出30多味**中草药,研究出治疗红斑狼疮等结缔组织病、风湿免疫系统病的免疫系列纯中药方剂。
"免疫方剂"A1-A13号(加处方中药)分别治疗:
A1号(免疫方剂A1号)主治红斑狼疮等;
A2号(免疫方剂A2号)主治硬皮病、系统性硬化症 PSS(系统性硬皮病)等;
A3号(免疫方剂A3号)主治皮肌炎、多发性肌炎(多肌炎) 等;
A4号(免疫方剂A4号)主治干燥综合征(干燥综合症)、结缔组织病、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混合型结缔组织病)、重叠综合征、未分化型结缔组织病等;
A5号(免疫方剂A5号)主治皮肤结节性血管炎(nodular vasculitis);1.皮肤型结节性多动脉炎(cutaneous polyarteritis nodosa),2.脂膜炎(panniculitis);
A6号(免疫方剂A6号)主治皮肤血管炎(Cutaneous vasculitis);
A7号(免疫方剂A7号)主治红皮病等;
A8号(免疫方剂A8号)主治成人斯帝尔等;
A10号(免疫方剂A10号)主治嗜酸性筋膜炎等;
A11 号(免疫方剂A11号)主治急性嗜中性发热性皮病、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白细胞浸润性皮病(acute febrile neutrophilic dermat,AFND)(Sweets病)、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ILD、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又称间质性肺炎IP、纤维性肺泡炎FA)、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隐原性致纤维化肺泡炎、肺动脉高压病(IPAH)、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IPH等;
A13号(免疫方剂A13号)主治其它结缔组织病、风湿免疫系统病、自身免疫疾病、自体免疫疾病。如自身免疫性肝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
*(以上方剂根据具体病情加减化裁,请遵医嘱)
专家中药方剂,每30天的药30付,每日1付水煎服;根据病情,一般服用专家中药方剂15-30天后可有明显改善症状效果,一般1-3个月可以控制病情、缓解症状,逐渐好转康复,3个月为1疗程。如果病情严重,病程太长,病人对药物吸收太差者需延长治疗时间。
专家组的纯中药方剂、附加的处方中药、药引等,若患者申请需要,则为方便患者携带与服用,可为其代煎中药汤剂,或代加工中药丸剂,另加费用。
该药具有协调机体阴阳平衡、清热解毒、凉血活血、祛风除湿、益气养阴、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可诱发人体产生鲜活富有强力的干扰素,使各项化验指标逐渐转阴恢复正常,使机体自趋逐渐康复,开创了标本兼治的新路子,突破了西医采用激素治疗的传统疗法,服用此药后,随着病情的逐渐好转可递减激素用量为零。
主持人:您怎样运用治疗红斑狼疮等结缔组织病、风湿免疫系统病的三项基本原则治愈红斑狼疮的?请您简单通俗解释以便广大患者易于理解,谢谢。
答:可以,为了便于理解,先从红斑狼疮的发病原因谈起,任何疾病的发病原因都是内因与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关健的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因,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红斑狼疮的致病内因就是大脑中枢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阴阳气血失调,导致自身免疫功能紊乱,内分泌功能紊乱,可使气阴两虚、阴阳两虚、外邪或病毒、风湿很容易乘虚而入,导致疾病发生。红斑狼疮的外因是风湿病邪、病毒感染、紫外线和药物刺激、分娩、外伤、大手术、精神创伤、劳累等。治疗红斑狼疮,首先从内因着手,我们首先选用调整机体阴阳平衡的药物,提高免疫力增强体质,然后选用清热解毒、凉血活血、祛除风湿的中药,把侵入机体的风湿病邪祛除体外,把病体内的热毒、邪毒排除。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