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 > 肿瘤 > 前列腺癌 > 早期前列腺癌更多选择微创治疗

早期前列腺癌更多选择微创治疗

时间: 2013-03-14 09:28  来源: 求医网   编辑:

  早期前列腺癌更多选择微创治疗

  主持人:通过黄教授的介绍,相信广大的网友们对于前列腺癌有一定的认识,同时也尽量的能够做到早期发现,重视自己的健康,定期的检查。

  非常不幸,就像刚才黄教授介绍的,现在我们国家老年朋友们的前列腺癌发病率在逐年增高,当老年朋友患前列腺癌以后我们治疗方法有哪些呢?请王教授介绍一下。

  王俊杰:前列腺癌临床一旦诊断之后,患者面临着比较多的选择,到目前为止从全世界来讲,前列腺癌治疗的手段比较多,可选择的方法比较广,不同的方法来满足不同的患者的需求。

  美国医学会的研究调查发现,美国的前列腺癌患者70岁以上的要占据2/3~4/5,所以他们有很多微创的治疗手段应用,对这些高龄患者的适应性比较好。现在公认的早期前列腺癌治疗,一个是手术治疗,把前列腺肿瘤切除,相对晚一点需要做淋巴结清扫等。第二是放射治疗,通过射线,把肿瘤细胞杀死,达到治疗的效果。

  主持人:放射治疗适用于哪些患者?

  王俊杰: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包括美国的一些指南上,我们看到早期前列腺癌手术治疗,和今天一会儿谈到的放射粒子的植入治疗,患者预后5年、10年的生存期基本没有差别,疗效基本是一样的。

  但是这些技术手段各有各的优点或者缺点,比如手术治疗会比较快,很短时间内把问题解决掉,减少患者治疗时间长的一些顾虑。放射治疗的外照射可能要6—8 周,时间比较长,在国外不需要住院的,经常往返于医院比较麻烦。粒子植入放射治疗是微创治疗,治疗的时间比较长,可能患者也不愿意接受,所以我们一般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来向患者推荐,适合他的方法,或者他希望选择什么样的治疗对他更好,这是相对早期的患者。

  如果比较中晚期的或者局部晚期的患者,国外有外照射联合粒子植入治疗,或者手术之后再配合外照射加上内分泌治疗,所以前列腺癌处在不同时期,治疗方法和原则是有一定的差距的,四期已经伴有转移的患者,就不适合做手术,也不适合做外照射和粒子植入局部治疗,首先考虑内分泌治疗,靠口服或者肌肉注射药物,来遏制肿瘤细胞增长、增值,延长患者的生存,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主持人:据我们了解,化疗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治疗肿瘤的手段,前列腺癌是不是患者不太适合做化疗?

  王俊杰:目前肿瘤学术界有这样的观点,认为肿瘤是全身性疾病,有全身性播散的可能就要用化疗,但是很遗憾,前列腺癌化疗的疗效至今不是令人非常满意,一般都是在进行内分泌治疗失败之后再选择化疗,但是近几年通过临床观察,发现一个问题,国内人随着这生活水平提高,患前列腺癌的年龄也在增加,现在临床手术的好多病人都80岁以上了。原则来讲,美国80岁以上不再适合化疗,70岁以上可能还做一部分,因为病人年龄增加,容易出现很多并发症,可能肝肾功能心脏都不太好,接受副作用比较大的化疗可能耐受不了。另外前列腺癌的内分泌治疗效果已经非常好了,是非常成功的应用,有效率比较高,毒副作用比较轻,如果不能手术优选应该是内分泌治疗,效果比较好。

  主持人:通过王教授的介绍我们大概看出前列腺癌不同的分类、不同的患者选择的治疗方法也是不同的,接下来我们前列腺癌治疗有没有什么进展?请黄教授介绍一下。

  黄毅:前列腺癌在手术治疗方面,包括不同的阶段,

  早期前列腺癌治疗手段刚刚王主任讲了,包括手术、放疗。手术现在是往微创方面发展,其他肿瘤的手术治疗也是,相对于传统的开放手术,对病人的打击比较小,恢复快,疗效也很满意。放疗方面,也是采用粒子植入放射治疗,虽然放射治疗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是随着电脑技术发展,内放疗在最近一二十年得到很好的发展,现在西方国家早期前列腺癌有一半患者接受粒子植入放射治疗,效果跟手术基本一致,并且创伤比较小。

  对于中晚期前列腺癌,需要联合治疗,往往单单一种治疗方法达不到很好的效果,需要放疗、内分泌治疗还有手术的联合,特别是粒子植入放射治疗加上外照射放疗。再一个,粒子可以结合内分泌,特别是间隙内分泌治疗,比单纯的内分泌治疗效果好很多,用粒子植入放射治疗可以把局部的肿瘤控制的很满意,虽然说前列腺癌对内分泌治疗很敏感,但是相对被动,到一定阶段患者都会耐药,所以如何延缓前列腺癌发展成为一个激素不依赖或者减少不依赖的时间,可以通过放疗或者间隙的使用内分泌治疗达到很好的控制,延缓病情发展。

  主持人:就是说一旦变成激素依赖的话内分泌治疗就无效。

  黄毅:对,粒子植入放射治疗和内分泌治疗结合起来,可以延缓发展成激素依赖。

  

相关标签
前列腺癌
男科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值班医生 MORE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