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吴爱升谈:脑血管病 季要当心
专家简介
吴爱升,内科主任医师,大学本科毕业,四院神经内科副主任。擅长脑血管病的诊治。对神经内科各种疑难、危重病人诊治经验丰富。尤其在早期脑血栓静脉溶栓、脑出血的微创清除术等方面有一定专长。在国内核心期刊、省部级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获市级多项科技成果奖、进步奖。
记者:为什么冬季是脑血管病的高发季节?
吴爱升:脑血管病又被称作脑卒中,包括脑梗死(或称之为脑血栓形成)和脑出血。脑血管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之特点因此我们要重视脑卒中的危害,做好脑卒中的预防和治疗工作,使更多的人不得此病,使脑卒中患者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冬天是脑血管病高发的季节,冬季天气寒冷,容易导致血管收缩、张力增高,血压也会相应升高,进而可能引起血管破裂、出血。吴主任解释说,天气寒冷,血管收缩的同时,血管内的血小板也易于凝集而形成血栓;气温降低还会导致内分泌系统失调,体内儿茶酚胺等化学介质分泌增加,血液粘稠度加大,血凝时间缩短,进一步促使血压增高和血栓的形成。再加上中老年人的生理机能减退,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应激性和抵抗力降低,因此极易导致脑卒中的发生。
记者:那些人群容易患脑血管病呢?
吴爱升:脑血管疾病患者群体主要集中在广大中老年人群体,发病的原因也不尽相同,“三高”群体尤其要引起重视。以前发生过脑卒中的病人,以及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动脉硬化、冠心病的病人尤其要注意防范脑血管病。他建议,以上这些高危人群平时要注意测量血压,规律服药,保持血压平稳。血压如果波动大(即太高或者太低),都有可能诱发脑血管病的突然发作。据了解,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动脉硬化、冠心病等,是引起脑卒中的根源。据临床医学统计,约90%以上的脑卒中病人患有高血压,尤其是平时没有明显症状的人;而家庭中有上述病史者,更具有危险性。
记者:一般会出现什么症状呢?
吴爱升:如果是缺血性脑卒中,一般会出现头晕,昏迷,呕吐,偏瘫,肢体无力或麻木,语言障碍,比如突然说不出话或说话不利索,理解能力下降或突然记忆力减退,突然视觉障碍,如一侧或双侧眼睛看东西不清楚,平衡功能失调(如站立不稳)等症状中的某一个或某些症状。
如果是出血性脑卒中,多在活动中急性发病,常常会出现剧烈头痛,脖子僵硬,恶心呕吐,肢体活动不了,或有视觉障碍,昏迷(轻症病人神志不清楚)等症状。
一旦出现以下情况就应该马上就医:肢体或者面部的活动无力,或无法表达和理解语言,视物不清或黑蒙,行走困难或身体失去平衡,不明原因的剧烈头痛。
在这个冬季,我们具体应该如何进行预防呢?
记者:那么,在这个冬季,我们具体应该如何进行预防呢?
吴爱升:限盐:每日的食盐摄入限制在3—5克以内。
防寒保暖:高血压患者要注意保暖,并合理调节生活饮食起居,做好自我预防保健。
减少膳食的脂肪:总脂肪<总热量的30%,对已经有脑卒中危险因素(或病史)的患者以及家族型高血脂症的患者应定期进行血脂检测,大概3~6个月检查一次。
戒烟、限酒:完全不能吸烟,可少量饮酒,每天喝啤酒不超过300ml,高度酒较好是不喝。
控制高血压:在病人可耐受的情况下建议将血压降至<140/90mmHg。
监测血糖:有脑卒中危险因素的人应该定期监测血糖。
补充水分:老年人大多对口渴不敏感,而体内的血液循环差,血液黏稠度极高易诱发脑缺血。因此,要养成适时饮水的习惯,特别在早上起床及白天进行各种活动后,要注意饮水,保证血液中水分含量的相对平衡状态。
规律服药:有高血压者规律服用降压药,血糖高者控制好血糖,血脂高者服用降脂药,另外,保持适当的体力活动,增强体质,保持乐观的心态和学会自我减压。高危人群还可酌情服用阿司匹林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转自衡水新闻网)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