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很多孩子患上了远视眼是怎么回事?
黄学林:许多年轻的家长都知道要让自家的孩子预防近视,然而知道要让孩子预防远视的家长却不是很多,殊不知,远视眼比近视眼还要更糟糕。目前,大多数人对远视眼的了解还比较少,甚至存在着种种对远视眼的错误认识,比如“配眼镜是近视眼的事”,“远视眼不影响学习和工作”,其实,这些观点都是不科学的。
主持人:学龄前儿童会患上近视吗?
黄学林:90%以上学龄前儿童可能有远视,如果将一个人的眼球看成是一个球体的话,它有三个轴,即纵轴、横轴、矢状轴(即眼轴),一个正球体三个轴的长度是相等。婴儿出生后,由于眼球小、眼轴短而呈出一个扁球形,即远视型眼球,一直到6~8岁的时候,才逐渐长成三轴长相等、约24mm左右的正球体,即正视型眼球,如果眼轴再继续增长,才成为近视眼。
所以,一般来说,婴幼儿的近视眼仅约1%~1.5%,而90%以上的学龄前儿童其实都可能存在有远视,当然,这群有远视的学龄前儿童中绝大多数又都是生理性的,是眼睛正常发育的表现,然而,也有20%~25%的远视是异常的,或是病理性的,它是导致学龄前儿童视力低下及眼发育不良的主要原因,应引起年轻父母足够的重视。
主持人:近视眼的临床表现是如何呢?
黄学林:所谓远视眼,就是外界景物的反光进入眼内屈光系统后,焦点落在视网膜的后面,不能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导致看远看近均不清楚的眼部疾患。不过因为儿童睫状肌和晶状体的调节能力强,能使眼内屈光镜晶体变凸增加屈折光线力度,将视网膜后的焦点移在视网膜(底片)上,使轻度远视隐而不露,因而表现出了视力良好的假象。但如果远视程度较深时,眼睛本身的调节力就很难弥补这种差异了,这个时候就会出现明显的视物不清。为了看清目标,只能缩短距离使影像目标放大,以此来增加辨认能力,所以表现出貌似近视的姿态,我们称之为“远视型近视表现”,像这种情况时,我们应该要注意与近视眼相鉴别开来,切不可按近视去配眼镜,以免加重了眼睛调节的负担。
当远视眼患者眼睛的调节能力被迫加强后,将会增加内直肌的兴奋性,如果其中一只眼睛的远视程度较严重时,为使该眼看清物景,这只眼睛就会继续增加调节力度,最后,导致这只眼睛成了内斜眼,许多斜视眼患者都习惯于用注视眼工作和学习,而将不使用的斜眼搁在一边,这样,时间一长,斜视眼又将会成为了弱视眼。另外又由于内直肌长期过度收缩,致使肌肉长期处于疲劳症状而出现了眼球酸胀,眼眶疼痛,同时伴有头昏脑胀等,这个时候患儿可能会出现上课精神不集中,记忆力不佳,讨厌看书写字等,进而影响了学习成绩。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